[实用新型]一种石膏空芯内置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1909.9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6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理;罗安均;石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建空间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膏 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组合内置模,特别是空芯内置模的侧板和顶板。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工程结构中一种常见的楼盖形式之一,当前,大多采用内置模的方式实现楼盖的一次现浇成型。磷石膏是磷化工的副产品,利用石膏作为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置模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内置模的运输、堆放及破损率对石膏内置模的综合成本影响较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1.内置模的顶板和侧板相互垂直,因此不能叠合在一起,于是占用的空间大幅上升;2.运输时由于不能叠合,多个内置模只能靠木架或捆带来固定,吊运前还需确认是否绑定牢固,稍有疏忽就会因为内置模相互间的滑动导致破损率增高。如能有一种可叠放的石膏内置模将会大大的降低内置模的运输及堆放成本,同时其构造还要确保内置模有较低的破损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石膏空芯内置模,其几何关系及截面形状能够克服现有内置模不能叠放运输、堆放以及破损率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膏空芯内置模,包括侧板和顶板,侧板与顶板间有一个68°~72°的夹角,顶板内壁上有十字交叉肋。侧板与顶板的夹角保证了多个内置模可以相互重叠,即处于下方的内置模顶板可以插入处于上方的内置模内。十字交叉肋由两条梯形截面的直肋相交而成,既可以增加内置模的结构刚度,又能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其与下方的内置模顶板相互作用)。
侧板外侧有一台阶,台阶顶部与侧板上坡宽度等宽。侧板外侧有一圈台阶,该台阶用于内置模叠合时的支撑,即位于上方的内置模侧板底部可以放置在位于下方的内置模的台阶上,配合十字交叉肋骨,很好的完成了固定和支撑作用,大大降低了运输和吊运时破损的概率。台阶的顶面水平,侧面竖直,两个面都方便了摆放。
十字交叉肋和台阶高度均为空芯内置模高度的一半。
空芯内置模为脱硫磷石膏材质。脱硫磷石膏是循环利用的首选材料。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内置模运输、堆放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减少其运输、堆放成本,设置的十字交叉肋可以减小顶板的跨度、降低内置的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置模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竖向叠放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平叠放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空心楼盖中的T形截面形式;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空心楼盖中的箱形截面形式;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几何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石膏空芯内置模包括侧板1和顶板2,顶板2内壁上为十字交叉肋3,侧板1外侧有一圈台阶4。如图1~3所示,侧板1与顶板2倾斜连接,两者间的夹角范围在68°~72°。这样一来形成内置模上半部分尺寸较小、下半部分尺寸较大的截面形式,在多个内置模叠放时,一个内置模的上半部分能插入另一个内置模的下半部分。如图4、5所示,内置模的十字交叉肋3支撑内置模的顶板2,同时十字交叉肋3在内置模叠放时兼作上一个模盒的支撑。台阶4的宽度可以按照表1中的数值确定,通常取台阶4顶部的宽度与侧板1的上坡宽度等宽(即与b3值相等),侧板底宽b1小于台阶4顶部的宽度b2。台阶4的高度和十字交叉肋3的高度也是参照表1确定,其中最常用的是二者的高度均为内置模高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应用时,将两个内置模对扣形成组合模,组合模之间形成混凝土小肋梁,如图5、6所示。由于内置模截面上窄下宽,使得混凝土小肋梁形成工形截面,这种截面构造适应于结构的应力分布,截面上下应力较大、中部应力较小,同时工形截面可最大程度的保留结构刚度。
内置模在运输及堆放的过程中,可按竖向叠放、水平叠放两种形式进行。
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中,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方式为:先在模板上铺设空心板底部纵向受力钢筋,后按一定的间距布置石膏内置模,再铺设空心板面层钢筋及设置箍筋,最后浇筑混凝土。
可叠放的带肋石膏空芯内置模几何尺寸如表1给出,其中B为内置模的长度及宽度、b1为侧板底宽、b2为侧板台阶顶部宽、b3为侧板上坡宽; H为内置模高度, h1为侧板台阶高、h2为侧板上坡高、h3为顶板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建空间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中建空间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19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