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2935.3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刚;王育才;宋晔宏;周炜;余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18 | 分类号: | B60M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雯琼 |
地址: | 200031 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出入 分段 绝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停车场出入段线都采用柔性接触网,由于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两端分别由停车场和正线两个变电站供电,所以存在电压差。地铁列车受电弓通过分段绝缘器时,可能将分段绝缘器两边的导滑板短接,使停车场和正线的供电区域导通,产生的电压差导致导滑板烧伤,严重的会造成接触网断线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能够降低断线风险、减少拉弧现象并且能够有效控制牵引变电站跳闸,保障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其特点是,包含两个终端线夹、绝缘杆、导滑板、主连支架、第一纵支架及第二纵支架;
上述的两个终端线夹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滑板;
上述的终端线夹与导滑板之间留有一段距离;
上述的终端线夹与导滑板之间通过主连支架连接;
上述的两个终端线夹之间设有绝缘杆;
上述的绝缘杆的一端连接第一纵支架的中间部位,其另一端连接第二纵支架的中间部位;
上述的导滑板对称设置,两两之间设有间隙;
上述的第一纵支架及第二纵支架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侧终端线夹的两个导滑板的中间部位连接。
上述的绝缘杆的两端设有阶梯轴。
上述的两个终端线夹之间的导滑板的末端设有绝缘断开点,
上述的导滑板的另一端由多段弧切变的过渡段组成。
上述的分段绝缘器还包含辅助线夹;
上述的位于终端线夹同侧的两个导滑板通过辅助线夹连接。
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导滑板末端采用了多弧度切变的过渡段,确保了地铁列车受电弓平顺的切入与滑出,避免拉弧与撞击;由于导滑板对称布置,组装后使其形成一个无电间隔区, 将车辆场与运行线路完全分离,使受电弓不会跨区域受流;由于绝缘杆设有阶梯轴,绝缘杆可以旋转,当耐磨材料磨损到一定程度,可以将其转动一个角度,提供一个新的接触面,这个这样可最大限度的延长整个绝缘杆的使用寿命,而且调整时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的导滑板多弧段切变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的绝缘杆阶梯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详细说明一个较佳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交通出入段线分段绝缘器,包含两个终端线夹1、绝缘杆2、导滑板3、主连支架4、第一纵支架51及第二纵支架52;两个终端线夹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滑板3;终端线夹1与导滑板3之间留有一段距离;终端线夹1与导滑板3之间通过主连支架4连接;两个终端线夹1之间设有绝缘杆2;绝缘杆2的一端连接第一纵支架51的中间部位,其另一端连接第二纵支架52的中间部位;导滑板3对称设置,两两之间设有间隙;第一纵支架51及第二纵支架52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侧终端线夹1的两个导滑板3的中间部位连接。
如图3所示,绝缘杆2的两端设有阶梯轴21。
如图4所示,两个终端线夹1之间的导滑板3的末端设有绝缘断开点31,导滑板3的另一端由多段弧切变的过渡段组成。
如图5所示,分段绝缘器还包含辅助线夹6;位于终端线夹1同侧的两个导滑板3通过辅助线夹6连接。
具体应用:地铁列车在出入段线处的停车位置时,分段绝缘器的导滑板3之间设有间隙,不会和正线的供电区域导通,导滑板3的末端采用了多弧度切变的过渡段,确保了地铁列车受电弓平顺的切入与滑出,避免拉弧与撞击。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29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