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音腔的提琴肩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3902.0 | 申请日: | 2013-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5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赖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积慧 |
主分类号: | G10D3/18 | 分类号: | G10D3/18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高科专利事务所 44103 | 代理人: | 丁楚浩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汕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提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弦乐器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提琴演奏时使用的肩托。
背景技术
肩托是一种夹持安装在提琴的琴体侧面,用于把琴体安放在肩膀部,使演奏者夹琴更牢靠,舒服;有利于左手的放松,方便换把动作。同时,对初学者,尤其有助于保持正确的持琴姿势。目前广泛使用的多种肩托产品,其形状大同小异,功能集中在提供一个可以用肩部托住提琴的工具。结构组成是在作为支撑部件的扁平状板片上,安装具有夹持作用的手指状部件。手指状部件用于从相对两侧夹住琴体的侧面,使提琴与支撑部件形成有间隔的连接,演奏时由支撑部件把提琴搁置于演奏者的肩膀上。显然功能比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音腔的提琴肩托,利用音腔的空腔结构,使琴体发出的乐声在音腔中产生共鸣,增强演奏产生乐声的音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提琴肩托,包括一个桥状体、两个指状夹紧架和两个连接装置,指状夹紧架绞接在连接装置上,连接装置安装在桥状体的两侧端,其特点是,桥状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其腔体上表面中部形成一孔洞。
桥状体是提琴肩托的主要支撑部件,用于连接指状夹紧架,同时,演奏时将提琴安放在演奏者的肩膀上。本实用新型将桥状体设计为中空的腔体结构,并在与琴体相对的上表面生成一孔洞,具有下列优点:1.提琴所发出的乐声,在中空的音腔内部空气中产生共鸣,并从孔洞向外传播,因此,具有辅助提琴发音,增大乐声的作用。2.桥状体内部为腔体结构,在保证肩托厚度的条件下,大幅度减少肩托的重量,使用起来没有负担感;同时,较轻的重量也便于携带。
进一步地,上述结构的提琴肩托,还包括一个软质垫片,贴装在桥状体的下表面。
软质垫片直接与演奏者的肩膀接触,以支撑起琴体。通常使用弹性适中、具有一定密实度的海棉作为垫片的材料,既能够支撑起琴体的重量,又有适度的缓冲作用,使肩膀部自然舒适。软质垫片还能够吸收桥状体音腔的部分声波,使音腔共鸣出更好的声音效果。
更好的是,上述结构的提琴肩托,所述的桥状体上表面沿长度方向生成两个条形开口,所述连接装置可滑动地嵌装在条形开口上。
这样,滑动连接装置就能够沿着条形开口向两边或中间移动,达到调节指状夹紧架之间的距离的目的,使不同尺寸的提琴都可以安装到肩托上。
优选的是,上述结构的提琴肩托,所述的孔洞为圆形,其直径为0.5厘米至1.5厘米。
优选的是,上述结构的提琴肩托,所述的孔洞也可以是椭圆形,其长轴的长度为0.5厘米至1.5厘米。
孔洞作为音腔产生的共鸣乐声向外传播的开口,其面积按照肩托桥状体的空腔体积按照一定比例设置。优选采用长轴长度为0.5厘米至1.5厘米的椭圆形,或直径为0.5厘米至1.5厘米的圆形孔洞,既满足乐声传播的需要,又不会破坏桥状体的表面完整。
本实用新型的提琴肩托,创新地提出一种中空的桥状体结构,并开有一孔洞,构成一个带开口的音腔。既可作为普通的肩托使用,同时,在演奏过程中,利用音腔的共鸣作用,还能够提高提琴的乐声音量,具有双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小提琴肩托,由桥状体1构成主要支撑部件。桥状体为中空的腔体结构,上表面为弧形,下表面为平面。桥状体上表面中部,沿其长度方向,有一椭圆形的开口3。桥状体下表面贴装海绵垫片2,用于将肩托稳定放置在演奏者的肩部,使演奏时由于夹持提琴而所产生的、对肩部的压力得以分散,缓解肩部不适。
附图2显示肩托的内部结构。桥状体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各安装一个可滑动连接装置4,由夹紧架安装座40、夹紧片41和连接螺丝42组成。夹紧架安装座端部向上形成球状空洞43,用于安装指状夹紧架。桥状体沿长度方向生成左右两个条形开口11、12,供连接螺丝穿过。这样,滑动连接装置就能够沿着条形开口左右移动,使不同尺寸的提琴都可以稳定地安放在肩托上。两个指状夹紧架5,包括“凵”形的指状体51和球杆52,球杆的球体嵌装在连接装置的空洞43内,形成可转动连接。这种绞接结构使指状体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呈扇形稍微向外扩大,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安装肩托时,适当地调节连接装置的位置,以适应提琴琴身的宽度,将提琴琴箱夹持到两个指状体之间,使指状体稍为向外扩张,并夹住提琴的侧板,肩托就稳定地连接到提琴上。
上述实施例只是参考说明书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表述的范畴内的各种修改、等同替换,以及常见对工具钳结构的改进或添加,当然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积慧,未经赖积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3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压疮的减压垫
- 下一篇:一种宠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