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用减速顶壳体组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4441.9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85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宁士才;朱琬铮;王维成;高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东安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K7/02 | 分类号: | B61K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55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减速 壳体 组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编组站调车场上使用的铁路用减速顶壳体,具体为铁路用减速顶壳体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用减速顶的壳体组合件,它主要由壳体及安装于其内的衬套组成。多年来该产品的内孔加工过程一直沿用着“车工——铰衬套安装孔——压套——铰孔”的加工工艺进行生产。不但效率低,而且质量差,经常由于加工基准不统一和铰孔质量问题造成内孔尺寸超差,有时甚至将衬套铰偏而漏钢基(即衬套耐磨层被铰削加工掉),造成整套产品报废。该问题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能使整个减速顶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得到提高和改善的铁路用减速顶壳体组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它包含壳体、衬套、台阶Ⅰ、台阶Ⅱ、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内孔Ⅰ、内孔Ⅱ、内孔Ⅲ,所述的衬套与内孔Ⅲ为过盈静配合连接。所述的台阶Ⅰ与台阶Ⅱ之间是内孔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 提高产品质量:杜绝了因铰削造成的产品超差和报废。2. 减少加工成本:1)改前工时32分30秒,改后工时16分,每件节约工时约一半。2)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两道铰孔工序,可以节约两道工序涉及的铰孔机床、人员、工夹量具。3)用数控车床替代现用的程控车床,虽然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机床适应性及新产品加工能力大大提高。3. 由于工序数量由四道减少到两道,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大大缩短供货周期。4.节约原材料:衬套内孔为昂贵的铜粉烧结而成的材料,改前需要留有单面约0.3-0.5毫米的加工余量,改后不需留有该余量,衬套压入后不再加工即为成品, 节省了铜粉用量。可见,该专利具有显著的提效和降耗效果。该技术可广泛用于现今使用的多种铁路减速顶上,既包括普通减速顶,也包括高负荷减速顶,既包括原型减速顶,也包括停车顶、锁闭顶、止轮顶等,既可用于内侧顶,又可用于外侧顶。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剖面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车削加工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它包含壳体1、衬套2、台阶Ⅰ3、台阶Ⅱ4,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内孔Ⅰ5、内孔Ⅱ6、内孔Ⅲ7,所述的衬套2与内孔Ⅲ7为过盈静配合连接。所述的台阶Ⅰ3与台阶Ⅱ4之间是内孔Ⅱ6。φA为壳体内孔Ⅲ7处安装衬套2后形成的内孔直径;φE为没有安装衬套2时的壳体内孔Ⅲ7处的内孔直径,如图2所示。内孔Ⅲ7是壳体1的内孔,不是衬套2的内孔。本实用新型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过程:
车工:车削壳体1内孔尺寸。该工序不给后续工序留余量,直接将壳体1的内孔Ⅲ7加工成φE,内孔Ⅱ6的加工成φB。
压套:将衬套2压入到壳体1车削加工后的孔φE内。此时,壳体1的内孔Ⅲ7处对应的衬套2的内孔直径尺寸即自然形成为φA,它与内孔Ⅱ6的直径尺寸φB二者尺寸一致,且二者同时达到9级尺寸精度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东安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东安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44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