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4747.4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1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章;刘娟;胡强;彭启;伍科;汪勋;廖建平;王小平;曾涛;任继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92 | 分类号: | G01F23/292;A61M5/1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黄美成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液面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面检测常采用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形式:接触式如浮子式、压力式、吹气式等。这类检测方法都是基于固定液箱液位检测而设计,并且普遍存在以下缺陷:1)必须接触被测液体或被测容器,不易于安装,有可能对被测液体造成污染;2)输出为模拟量电流或电压,有些为机械指针显示,不能用于远程监视;3)系统普遍适用于静止液面测量,对于有人为干扰导致的波动液面测量不准;4)一般液位检测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传感器和电子元件性能变化都会引起精度下降,多数没有自校正功能。因此在对卫生要求极其严格的医疗领域几乎没有应用价值;
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如超声波、红外热成像、激光检测等。这类方法成本昂贵、功耗偏大、体积偏大,主要应用在军工及全自动工业领域。目前尚无法应用在轻便的重力输液管上。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在实际医疗输液滴斗液面检测中存在体积过大,安装不便,成本过高,无自动校正功能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具有远距离监视、自动校正、能消除液面波动等功能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液位检测装置。
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外壳和设置于固定外壳内的检测电路单元,所述固定外壳套装于输液滴斗上;
所述检测电路单元包括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对称且平齐设置在输液管滴斗的相对两侧,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正极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与第一直流电源相连,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与脉冲输入端相连;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2与第二直流电源相连,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直流电源与地之间串联有两个电阻R3和R4,两个电阻的串接点S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容C,两个电阻的串接点作为脉冲输出端,输液滴斗位于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
所述检测电路单元至少为两个,每个分别设有脉冲输入端和脉冲输出端。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外壳和设置于固定外壳内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输液滴斗位于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所述固定外壳套装于输液滴斗上;该装置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与折射原理,用红外探头照射液面,发出固定频率的红外负窄脉冲信号,并用相应的接收装置接收信号,对脉冲接收端接收的模拟信号进行采样,根据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来检测液面,从而获得抗干扰能力强、低功耗的液面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红外发射管的波形示意图;
图3为输液滴斗中液体位于参考液面上方时,红外接收管的波形示意图;
图4为输液滴斗中液体位于参考液面下方时,红外接收管的波形示意图;
图5为均值滤波算法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固定外壳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1-输液滴斗槽,2-红外发射管安装位置,3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输液滴斗液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外壳和设置于固定外壳内的检测电路单元,所述固定外壳套装于输液滴斗上;
所述检测电路单元包括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对称且平齐设置在输液管滴斗的相对两侧,所述红外发射管的正极通过第一上拉电阻R1与第一直流电源VCC1相连,所述红外发射管的负极与脉冲输入端相连;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上拉电阻R2与第二直流电源VCC2相连,所述红外接收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直流电源与地之间串联有两个电阻R3和R4,两个电阻的串接点S与所述红外接收管的集电极之间接有电容C,两个电阻的串接点作为脉冲输出端,输液滴斗位于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
如图7所示为固定外壳的示意图,输液滴斗安装于固定外壳的输液滴斗槽1中,在固定外壳内设有红外发射管的安装位置2及与红外发射管的安装位置2对称红外接收管的安装位置,固定外壳通过挂钩3悬挂于输液支架上。
实施方式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4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