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控制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5386.5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西村淳史;柳田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海莱客思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车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线缆。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控制线缆,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一种推拉钢缆:推拉钢缆10具有芯部12和卷绕在该芯部12的周围的外层。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考虑到用作汽车等的制动器线缆、变速拉杆线缆等时推拉钢缆10通常会在外壳内朝各个方向移动,必须使推拉钢缆10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柔软性、耐摩擦性等,因而在推拉钢缆10上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制的涂层20。
通常情况下,在用于汽车等中时,发动机等振动源的振动传递至与振动源相连的控制线缆的外壳内而使外壳本身产生振动,进而由于外壳本身所传递的振动而使通过外壳与振动源相连的车厢侧的外壳固定部、变速器等安装对象物产生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噪音。
以往的控制线缆,例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推拉钢缆10,并未充分考虑到上述振动噪音的产生,对于从车厢侧的外壳固定部、变速器等安装对象物传递至内线缆的振动的衰减性不良,因而存在振动噪音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1471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变速器等安装对象物传递至内线缆的振动的衰减性优良、可抑制振动噪音的控制线缆。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线缆,其具备内线缆和外壳体,上述控制线缆的特征在于,上述内线缆具有:芯材,具有由金属素线构成的内部绞线及设在上述内部绞线的表面上且由金属素线构成的最外层,并且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凹凸;及合成树脂涂层,以表面显现出上述凹凸的状态设置于上述芯材上;上述内部绞线包括一根中心素线和包围上述中心素线的多根中间素线;上述最外层是多根粗线与多根细线交替排列而成的结构;上述最外层的上述粗线与上述细线的螺旋方向和上述内部绞线的上述中间素线的绞向不同;上述最外层的粗线和细线的轮廓相连而成的外形线形成为带有圆角的多边形形状;上述外壳体具有:内衬,插通有上述内线缆;多根线材,在上述内衬的周围以螺旋状进行扭绞而成;及被覆层,形成于上述外壳体的半径方向上的上述线材的外侧。
可选地,上述内部绞线的上述中间素线的绞向为Z绞,上述最外层的上述粗线与上述细线的螺旋方向为S绞。
可选地,上述内衬由聚丁烯对酞酸盐树脂或聚四氟乙烯树脂制成。
可选地,上述多根粗线、上述多根细线与上述多根中间素线同为六根。
可选地,上述外形线为带有圆角的六边形形状。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从安装对象物传递至内线缆的振动的衰减性优良,能够抑制因振动而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内线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例作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以下,参照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线缆1具备内线缆2和外壳体3。外壳体3具有插通有内线缆2的内衬5、在内衬5的周围以螺旋状进行扭绞而成的多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0根)线材6及被覆层4。被覆层4形成于外壳体3的半径方向上的线材6的外侧。线材6配置于内衬5的外周面上并沿预定的方向(例如Z方向)进行扭绞,由被覆层4覆盖。
内衬5的材料不限,但优选为内衬5至少其内周面由树脂构成。内衬5的材料可以根据控制线缆的用途适当选择,但从抑制噪音的角度出发,优选为PTFE(聚四氟乙烯)树脂或PBT(聚丁烯对酞酸盐)树脂;此外,为了同时提高控制线缆的载荷效率,优选为PTFE树脂。由于要将内线缆2插通于由内衬5形成的中空部中,因此,中空部的直径大小可以与内线缆2的外径基本相同,或者比内线缆20的外径略大。在这里,内线缆2的外径是指涂层22的最大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海莱客思,未经株式会社海莱客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53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野战医院人员智能定位系统
- 下一篇:罐装食品可控的传输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