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动力液固介质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5497.6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6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春东;胡海江;苏进;于延龙;马民乐;路春谦;李永元;吴胜华;何胜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业泵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0 | 分类号: | B01F7/10;B01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张焕亮 |
地址: |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介质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固介质混合装置,特别是含一定固体颗粒的浆液或高密度溶液的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井下充填一般需建一个专用的充填站。这需要很大的空间,工程量大。充填物料通过专门的动力混合装置混合均匀后再由专用的充填泵输送到要充填的位置。而充填泵也需要相当大的动力驱动。
国内现有的物料混合装置多为圆筒加叶片的结构,依靠外部动力使之产生旋转运动把加入装置的物料混合均匀;再依靠外力将混合好的物料从排出口倒出。这种结构多为立式布置,在井下应用不够方便;并且多为动力驱动,没有输送物料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液固介质混合装置,它结构简单,无动力,节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轴承体的内孔中通过左、右轴承与传动轴的右端固定;轴承体的左端与连接段的右端密封固定,连接段与传动轴之间实现密封滚动配合,连接段的左端与入料段的右端密封固定,在入料段内的传动轴上固定首级叶轮,入料段壁上有与首级叶轮相通的前、后切向管,前、后切向管分别接高位的两种物料管;入料段的左端与出料段的右端密封固定,在出料段内的传动轴上固定次级叶轮,次级叶轮通过轴头螺母与传动轴固定,出料段的左端有法兰,出料段与输料管密封固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动力,节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靠两种物料由高位到低位的自由落体运动产生动力,切向冲击装置内的螺旋叶片,使之产生旋转,带动装置内的转子部件旋转,实现两种物料的混合。同时两组螺旋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推动物料向装置出口方向移动,达到物料在装置内自动输送的效果。
如图1、2所示,轴承体13的内孔中通过左、右轴承22、19与传动轴4的右端固定,所述右轴承19的内外圈通过圆螺母16和端盖18定位,端盖18通过螺钉17与轴承体13密封固定,所述左轴承22通过固定在轴承体13上的左轴承压盖11顶紧,左轴承压盖11与传动轴4密封滚动配合;轴承体13的左端通过连接段螺钉12与连接段8的右端密封固定,连接段8与传动轴4之间通过密封轴套24、石棉盘根25和水封环9实现密封滚动配合,连接段8的左端通过入料段螺栓、螺母7与入料段26的右端密封固定,在入料段26内的传动轴4上固定首级叶轮27,入料段26壁上有与首级叶轮27相通的前、后切向管31、30,如图2所示,前、后切向管31、30分别接高位的两种物料管;入料段26的左端通过出料段螺栓5与出料段29的右端密封固定,在出料段29内的传动轴4上固定次级叶轮28,次级叶轮28通过左、右叶轮挡套3、6与首级叶轮27定位,再通过轴头螺母2与传动轴4固定,出料段29的左端有法兰1,出料段29与输料管(图中未画出)密封固定。
所述入料段26和出料段29的内壁上分别有2-5个径向的入料段整流筋板32和出料段整流筋板33,入料段整流筋板32和出料段整流筋板33的位置在圆周方向交叉布置。这样在物料推进的过程中使物料能够更加充分的混合。
所述轴承体13的上端壁上有通气孔,通气孔上密封固定通气堵15。
所述轴承体13的下部壁上有油标20和油塞21。
所述出料段29和轴承体13的下端分别有左、右固定座34、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业泵厂有限公司,未经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工业泵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54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