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调光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269.0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7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 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光电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稳定性好的调光电机。
背景技术
调光电机一般位于汽车大灯的内部,通过调光电机调整大灯的反射镜来调整灯光的水平位置,从而改变汽车大灯的灯光照射角度,来满足夜间驾驶时对灯光的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调光电机,它包括壳体以及穿设于壳体内的调节杆,调节杆包括柱头和柱身,壳体内设有的电路板、传动齿轮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机,电路板控制电机的正反转,通过传动齿轮驱动调节杆的伸缩,实现对反射镜的角度调整。这种调光电机,虽然应用较广,其多为在调节杆设置螺纹段,螺纹段与传动齿轮内螺纹啮合,调节杆上设置有用于防止调节杆转动的卡块,卡接于壳体上设置的卡槽内,当传动齿轮转动时,由于调节杆不能周向转动,在螺纹的作用下做轴向运动,但由于调节杆设置的螺纹驱动方式以及其固有的机械特性,当调节杆变形或卡槽松动时,或者在人为误操作调节杆的情况下,调节杆对调光电机内部结构包括传动系统及电机造成直接影响,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节杆变形或卡槽松动时,或者在人为误操作调节杆的情况下,不会对调光电机内部结构包括传动系统及电机造成直接影响的,稳定性好的调光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光电机,包括壳体以及穿设于壳体内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柱头和柱身,所述壳体内设有的电路板、传动齿轮以及与电路板电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通过金属片与电路板呈可拆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包括设置于电机传动轴端的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以及套接于调节杆上的第三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调节杆轴向联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螺纹段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齿轮设置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三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螺纹段与壳体螺接,所述柱身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对应的卡块,所述卡块与限位槽相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路板控制电机转动,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第一螺纹段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三传动齿轮转动,由于第三传动齿轮上设置的第二螺纹段与壳体设置的内螺纹啮合,带动第三传动齿轮做轴向运动,带动与第三传动齿轮轴向联动的调节杆做轴向运动,改变了以往调节杆的螺纹驱动方式,使传动更加稳定,且调节杆与内部结构没有直接传动,而是通过第三传动齿轮联动带动,即使人为误操作调节杆,也不会对内部结构造成太大影响,机械强度更高,环境对其影响也较小,提高调光电机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片为弹性簧片,所述弹性簧片本体由一体式的U型体、连接臂和双筒接插柱构成,连接臂位于U型体与双筒接插柱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簧片在汽车调光电机的电路板与电机之间作为电路的过度载体,使电路板与电机有效导通,保证电路板与电机良好接触,当调光电机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震动时,也能有效地保证电路时刻保持畅通,提高其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路板上开有通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路板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通孔,固定柱置于电路板和壳体之间段设置有橡胶固定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路板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于壳体内位置不固定,在调光电机震动时,电路板震颤,通过固定柱与固定套的配合,使电路板在壳体内牢固固定,保证内部结构的紧凑,提高调光电机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上涂有润滑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螺纹段的摩擦力,使调光电机运作更流觞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机实施例的调节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机实施例的电机与电路板配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机实施例的固定套及弹性簧片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机实施例的壳体与调节杆配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固定柱;111、固定套;12、卡块;2、电机;3、第一传动齿轮;4、第二传动齿轮;41、第一螺纹段;5、第三传动齿轮;51、第二螺纹段;6、调节杆;61、柱头;62、柱身;621、限位槽;7、电路板;71、通孔;8、弹性簧片;81、U型体;82、双筒接插柱;83、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联多通道射频远端单元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阻燃抗菌吸音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