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椎板扩张成型的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355.1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1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岩;孙宇;刘一;张文桥;邬春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B17/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曹文衔 |
地址: | 20180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扩张 成型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在脊椎手术时用于椎板扩张成型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脊椎椎管(人体神经系统贯穿通道)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显现神经痛、肌肉痛及运动障碍等,严重地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起瘫痪。针对这种疾病,在现代临床治疗中通常使用的治疗方法被称为椎板扩张成型术,其操作方法为切开脊椎后椎板,拉开切口并加以固定,以达到扩大椎管空间、缓解神经压迫的目的。根据拉开切口的方式不同,椎板扩张成型术又分为单开门和双开门两种。
单开门手术方式是切开脊椎后椎板的一侧,然后拉开切口使后椎板向对侧翻转形成“开门”,由于单开门的非对称性,需切除后方牵拉韧带与骨组织的连接,但是这会影响手术后病人的身体机能恢复并会引起疼痛,尤其是轴性痛。
双开门手术方式是沿脊椎后椎板的中线切开后椎板,拉开切口使后椎板向两侧分开形成“双开门”。双开门扩大椎管的空间很有限,并且也无法保留后方牵拉韧带与骨组织的连接,需切除。所以双开门方法被应用的并不是很多。
专利号为CN20266567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颈椎成型钢板,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外形呈Z形的支架,支架上端为上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螺钉安装孔,支架下端为下固定板,固定板上亦设有螺钉安装孔,支架靠近上固定板内侧设有上支撑板,支架靠近下固定板内侧设有下支撑板。此专利虽然可以应用在椎板扩张成型术的单开门方式中,但是同样会出现如上所述的单开门手术方式的共性问题。
因为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医护人员一直希望能有一种新的技术能代替现有技术。经过大量的研究,医护人员提出一种理想的椎管扩张成型方法:即从两侧切开脊椎后椎板,将整个切下的椎板向后牵拉,增加椎管内空间,然后固定成型。这种“提升开门”只是单纯的将切下的椎板牵拉,不会弯折,所以可避免不必要的韧带切割,创伤小,利于术后恢复,减少疼痛。由于整个后椎板提升后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因此需要一个准确稳定的支撑固定工具。但是因为医护人员只是提出一种想法,目前还没有研究出一个可靠的装置能够帮助医生安全、稳定地操作“提升开门”的椎板成型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方便地实现“提升开门”式椎板扩张成型手术的支撑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椎板扩张成型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提升板和调节杆;所述底座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有向斜上方伸出的挡板和向下弯曲的限位部,固定板的另一端设有螺钉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提升板可上下调节地安装在调节杆上。
优选地,所述提升板的一端设有向上弯曲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和挡板在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靠近下端开有环形凹槽,调节杆的下端开有向上延伸的开口,所述开口将调节杆的下半部分成左杆和右杆,所述底座上开有安装孔,所述环形凹槽与安装孔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提升板与调节杆螺纹配合。
优选地,所述挡板在固定板的一端并排设有两个,并且所述提升板在两个挡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调节杆的上端为六角头。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开有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螺钉孔设有两个。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椎板扩张成型的支撑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装置使得双侧切口后椎板提升技术成为可能。本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提升板的作用将被切下的后椎板提升牵拉,不需要切割与骨组织相连接的韧带,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弥补了韧带功能恢复的不足及给病人带来的术后不适等情况,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上的缺陷,为现有的椎板扩张成型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底座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调节杆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时的原理图。
图中:1底座 2提升板
3调节杆 4脊椎
5骨螺钉 6椎管
11固定板 12挡板
13限位部 14螺钉孔
15安装孔 21支撑部
31开口 32左杆
33右杆 34环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3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临床检查用自动铺撤床单设备
- 下一篇:扩张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