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纯密实橡胶密封条断面取样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6951.X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2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杨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B3/04 | 分类号: | B26B3/04;B26B5/00;G01N1/28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25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实 橡胶 密封条 断面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样刀,特别是涉及一种纯密实橡胶密封条断面取样刀。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橡胶密封件断面检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大小检测是通过10倍投影仪用产品的标准10倍放大图与其产品实物断面10倍投影图进行对比,以确定其断面是否合格,截取出来断面的取样好坏是重中之重,若断面截取厚了经过10倍投影后其虚影就大,无法判断断面的真实大小;若断面截取面变形量大且厚度不一,那就无法检测其断面的真实性,产品实物断面的截取关键在于其取样方式的选择,不管使用何种取样方式,最终一条是尽可能使截取出来的断面变形小而薄。
在现有的取样方法中,纯密实橡胶密封条产品实物断面大小的检测是在零件通过挤出口模成型、再经过冷却水槽定型后,裁取一段密封条实物对其截取断面进行10倍投影检测。因这类产品断面结构中无骨架类支撑,又在是未硫化前截取,密封条实物很软,这样截取出的断面容易普通形失真。根据其产品断面的特点,开始从日本引进时就是采用锋利菜刀来砍的方式取实物断面,此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不便于操作,需操作者具有相当高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技巧;2、截取的断面厚度相对较厚;3、截取的断面变形大且厚薄不一,原因是截取一个断面最少要砍两刀,即最少要受到两次力的作用,所以现有的取样方法还是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能保证取样断面大小检测的准确性而不失真,提高了检验人员对产品断面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的一种纯密实橡胶密封条断面取样刀,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一种纯密实橡胶密封条断面取样刀,包括刀柄,在刀柄的一端焊接有刀架,在刀架上设置有刀片放置台,在刀片放置台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片刀片,在刀片放置台上设置有缓冲槽。
在刀片放置台上设置有螺栓孔。
两片刀片之间形成取料型槽。
在刀片上设置有螺栓孔。
刀架的形状为“∩”形。
刀片的形状为“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而且用此断面取样刀截取出的断面变形小、厚薄均匀且厚度薄只有2mm,能保证断面大小检测的准确性而不失真,提高了检验人员对产品断面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刀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刀柄,2-刀架,3-刀片放置台,4-刀片,5-缓冲槽,6-螺栓,7-螺栓孔,8-取料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纯密实橡胶密封条断面取样刀,包括刀柄1,在刀柄1的一端焊接有刀架2,在刀架2上设置有刀片放置台3,在刀片放置台3上通过螺栓6固定安装有两片刀片4,在刀片放置台3上设置有缓冲槽5。
在刀片放置台3上设置有螺栓孔7。
两片刀片4之间形成取料型槽8。
在刀片4上设置有螺栓孔7。
刀架2的形状为“∩”形。
刀片4的形状为“凹”形。
本实用新型手柄1是通过焊接与刀架2连接在一起,两块刀片4是通过螺栓6及螺母紧固在刀架2上,工作时:将要截取断面的密封件摆放在专用的工作台上,然后用手握紧断面取样刀的手柄,并垂直于要截取断面的零件方向,向上抬起,施加一定的力气快速朝向零件砍下去,于是所需的断面就同时被两刀片截取出来。用这样的断面取样刀以解决了如下问题:1、截取零件断面的厚度仅约有2mm,这可以通过两刀片之间的距离来实现,具有如此薄的断面通过10倍投影后虚影小,这对检测其符图性根本上没有受到影响;2、截取零件断面变形量相对较小,因只仅受到一次力的作用;3、便于操作,只要能施加一定力气人员,就可截取所需零件的断面;4、在刀片放置台3上设置有缓冲槽5,有效防止了刀片受力时因局部剪切力大而断裂。
用此断面取样刀截取出的断面变形小、厚薄均匀且厚度薄只有2mm,能保证断面大小检测的准确性而不失真,提高了检验人员对产品断面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69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