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9071.8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6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高翠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中飞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02 | 分类号: | A47G1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杨静 |
地址: | 241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打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化,人民越来越多的放弃自己烹饪而是选择在饭馆或餐厅打包食物。由于将食物打包好到进行食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而食物过冷会影响口感,因此,饭馆或餐厅通常是将食物加热到很高温度,以防止在食用时,食物的温度过低。因此,在饭菜打包过程中,由于饭菜温度很高,容易对打包者造成烫伤,同时,由于打包过程中难免手上会有油腻,同时温度又高,这造成传送打包好的餐碗时,容易发生滑落,而高温饭菜在滑落时倒出不仅容易造成烫伤还会产生食物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实现了饭菜过程中的防烫防滑,其结构简单,降低了造成烫伤和食物浪费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包括碗体和碗盖,碗盖配合在碗体上,所述碗体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子碗和位于内部的第二子碗,所述第二子碗套接在所述第一子碗内,所述第一子碗的底部内侧与所述第二子碗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子碗的四周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型褶皱,所述可伸缩型褶皱位于所述第一子碗的四周外壁的中部,所述第二子碗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子碗的深度,所述第一子碗与所述第二子碗的碗口为同心圆,所述第二子碗为半球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碗的碗底与所述第一子碗的碗口为同心圆,所述第二子碗与所述第一子碗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子碗的碗底圆心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碗的四周外壁上的可伸缩性褶皱在高度方向上大小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碗体设计为第一子碗和第二子碗的组合型结构,打包过程中,饭菜放置在第二子碗中,打包好之后,拿送过程中,手与第一子碗接触,由于第一子碗与第二子碗分隔,而第一子碗与第二子碗之间的空气是良好的绝热物质,因此,第一子碗温度较低,防止在拿送过程中造成烫伤;同时,在第一子碗的碗壁上设计有可伸缩的褶皱,在打包时,可以将第一子碗收拢,防止对打包过程造成干扰,打包好之后,进行拿送前,将第一子碗张开,伸展的褶皱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防止拿送过程中产生滑落,在就餐时,可以将第一子碗再次收拢,方便进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烫防滑打包碗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防烫防滑打包碗的俯视示意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烫防滑打包碗,包括碗体和碗盖,碗盖配合在碗体上,碗体包括位于外部的第一子碗1和位于内部的第二子碗2,第二子碗2套接在第一子碗1内,第一子碗1的底部内侧与第二子碗2的底部外侧固定连接,第一子碗1的四周外壁上设置有可伸缩型褶皱3,可伸缩型褶皱3位于第一子碗1的四周外壁的中部,第二子碗2的高度小于第一子碗1的深度,第一子碗1与第二子碗2的碗口为同心圆,第二子碗2为半球状。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第一子碗1的碗底与第一子碗1的碗口为同心圆,第二子碗2与第一子碗1的连接点位于第一子碗1的碗底圆心处。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第一子碗1的四周外壁上的可伸缩性褶皱3在高度方向上大小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碗体设计为第一子碗1和第二子碗2的组合型结构,打包过程中,饭菜放置在第二子碗2中,打包好之后,拿送过程中,手与第一子碗1接触,由于第一子碗1与第二子碗2分隔,而第一子碗1与第二子碗2之间的空气是良好的绝热物质,因此,第一子碗1温度较低,防止在拿送过程中造成烫伤;同时,在第一子碗1的碗壁上设计有可伸缩的褶皱3,在打包时,可以将第一子碗1收拢,防止对打包过程造成干扰,打包好之后,进行拿送前,将第一子碗1张开,伸展的褶皱3具有良好的防滑效果,防止拿送过程中产生滑落,在就餐时,可以将第一子碗1再次收拢,方便进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中飞塑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中飞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90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电强度高的中高压片式陶瓷电容器
- 下一篇:一种储油罐浮漂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