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检测球形联轴节的屈服强度的检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0999.8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9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永泰;尹荣清;邓智;方亮;艾敬凯;谭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球形 联轴节 屈服 强度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形联轴节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球形联轴节的屈服强度的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球形联轴节10应用于的调节机构或传动机构部件上,用于连杆与驱动环,连杆轴与连杆的连接。实际工作中,需要球形连轴节达到一定的强度,如果强度不够,使用过程中球形连轴节易断裂,断裂后会导致相应部件无法工作。
球形联轴节10为运动连接件,包括球头连杆11与保持体12,球头连杆11与保持体12采用球铰链垂直连接,另外还加装了橡胶护套,球头连杆可以进行轴线方向360°自转,还可以绕保持体进行空间40°的旋转。对其抗拉屈服强度有较高的要求。为模拟联轴节联动时的受力情况,设计一种夹具,对球形联轴节进行固定夹紧,复现其运转时的状态,进行抗拉屈服强度的验证。目前国内专利检索未发现同类型的夹具,而国标GB/T228-2002中规定的现有拉伸设备上的夹具存在以下问题:
1.只适用于棒料、板材等外形规则的样品试验;
2.无法模拟球形联轴节抗拉测试时的受力角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球形联轴节的屈服强度的检测夹具,以解决普通夹具无法夹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球形联轴节的屈服强度的检测夹具,球形联轴节包括相互连接的球头连杆和保持体,检测夹具包括第一夹具,第一夹具的第一端与球形联轴节相连接,第一夹具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用于与拉力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夹具,第二夹具的第一端与球形联轴节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夹具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用于与固定装置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进一步地,第一夹具的第一端为柱形件,第一夹具的第二端为折弯件,柱形件与折弯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折弯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折弯件的第一折弯部上,折弯件的第二折弯部与柱形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折弯件的第二折弯部与柱形件焊接。
进一步地,第一夹具的第一端上设置有固定孔,球形联轴节的球头连杆穿过固定孔,球头连杆上设置有螺纹,第一夹具与球形联轴节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夹具的第一端上设置有螺纹,第二夹具与保持体通过螺纹与球形连轴节啮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球形联轴节的屈服强度的检测夹具,包括前述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第一夹具为多个。
进一步地,第一夹具的第一连接部的轴线与固定孔的轴线的夹角为50°至130°。
进一步地,第一夹具的折弯件的第二折弯部与第一夹具的折弯件的柱形件之间具有的焊接角度为50°至130°。
进一步地,第一夹具的折弯件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一夹具的折弯件的第二折弯部之间的折弯角度为50°至13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夹具,且在两个夹具通过螺纹或者螺栓固定分别与球形连接节和测试设备箱连接,实现了对球形联轴节的有效固定,解决了普通夹具无法夹持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球形联轴节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夹具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夹具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以及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夹具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0、球形联轴节;11、球头连杆;12、保持体;20、第一夹具;21、第一连接部;22、固定孔;30、第二夹具;31、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0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渣清理方便的茶几
- 下一篇:一种基于超声波精密电镀装置的控制系统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