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及防护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1118.4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9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连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江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罩 用滤片 结构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用滤片结构以及设置此滤片结构的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近年来,PM2.5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2.5微米以下颗粒对人体的危害性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医学数据支撑。为了降低或避免PM2.5对人体的危害,人们研发出PM2.5防护口罩。现有技术中的PM2.5防护口罩采用四层或三层结构,其中第三层或中间层(由外层向内层方向)通常是滤片层,其主要材料为丙纶无纺布、竹炭、活性炭或其组合。在现有技术中,滤片的结构通常是平面的,且其使用方式是插入式或嵌入式,即将滤片插入到口罩的预设隔层内(即口罩内层的一部分),在使用时,滤片并不与人体直接接触。同时,现有技术的PM2.5防护口罩仅对细菌、病毒起到阻隔或过滤作用,不能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或者这种作用仅局限于口罩外层,口罩经反复清洗后,其抗菌抗病毒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
总体说来,现有技术中的PM2.5防护口罩具有如下缺点:
1、防护功能不强。现有技术生产的口罩不能有效抑制或杀灭细菌、病毒,或者因其抗菌抗病毒功能局限于口罩外层,在经过多次清洗后,其抗菌抗病毒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滤片是平面的,受内层阻隔或隔离的影响,使滤片不能与需防护部位(嘴、鼻)贴近,密合效果差,影响防护作用;同时,由于滤片质地较软,在插入预设隔层中时,使用或更换操作十分不便,容易造成滤片不能完全伸展开来,容易褶皱或卷起,从而影响防护效果;
2、佩戴舒适度低。现有技术生产的口罩滤片及内层是平面的,佩戴起来后,内层(纺织面料层)会紧贴面部及嘴部,呼吸和透气空间小,同时嘴里呼出的湿气将会湿润口罩内层,使之黏贴在面部和嘴部,使口罩佩戴的舒适度下降;
3、使用不方便。现有技术生产的口罩,其滤片选用插入或穿插的方式进入口罩内层的夹层中,由于滤片本身材质较软的问题,造成使用或更换操作时十分困难,且容易导致滤片在插入过程中因褶皱或卷起而不能完全伸展开来。
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其防护效果好、佩戴舒适同时使用方便,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片结构,应用到防护口罩后,防护功能强、佩戴舒适、使用方便。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护口罩,设有前述的滤片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
优选地,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高吸湿改性无纺布层。
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
优选地,所述粘结体为双面胶。
优选地,所述折线处为非直线形。
优选地,所述折线处为弧形。
优选地,所述折线处为多折边。
本实用新型的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以及口罩用滤片结构,所述口罩用滤片结构与所述口罩本体贴近人体面部的一侧粘结,所述口罩用滤片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与口罩本体均具有折线处以及沿所述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各分体形成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
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一侧设有粘结部,所述粘结体与所述粘结部粘结。
优选地,所述主体外侧设有用于与所述口罩本体粘结的粘结体,所述口罩本体贴近面部的一侧设有粘结部,所述粘结体与所述粘结部可分合地粘结。
优选地,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丙纶无纺布层、熔喷无纺布层、高吸湿改性无纺布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滤片结构由于设置折线处以及沿折线处折叠后重合的多个分体,因而在展开时会形成立体结构,具有与人体面部待防护部位相配合的防护腔,因而应用后形成的防护口罩,其在功能、使用上效果十分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江,未经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陈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气织机废边纱导出改进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从花生红衣中提取原花青素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