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轮全驱汽车原地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1422.9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1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树忠 |
主分类号: | B62D9/00 | 分类号: | B62D9/00;B62D5/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胡澎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轮全驱 汽车 原地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四轮全驱汽车原地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四轮全驱汽车转向(4WS)模式,第一种为单轮转向模式,前轮或后轮转向(FWS/RWS),为零相位转向,转弯半径大。第二种为标准全轮转向模式,后轮与前轮均参与转向且转向相反,为逆相位转向,转弯半径收紧变小,从而使转向更准确。第三种为“蟹行转向”模式,后轮与前轮的转向相同,为同相位转向,可以使汽车移到一侧而朝向不变。
原地转向,即具有零转弯半径,使汽车具有原地掉头能力,汽车机动性能最好,对于各类四驱汽车来说,为在狭小区域掉头或作业提供很大方便。
原地转向系统在现有四轮全驱汽车上几乎没有应用,而在四轮小型工程机械上应用较多,如滑移转向装载机,其通过静液压传动系统,通过发动机、变量泵、左/右液压马达、链轮机构来驱动左/右侧两个车轮,如两马达反向工作,即可实现原地转向功能,但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不适合在四轮全驱汽车产品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四轮全驱汽车原地转向系统,以解决现有原地转向系统结构复杂、机动性差和不适于在汽车上安装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轮全驱动汽车原地转向系统,包括前驱动桥、后驱动桥、前驱动轮、后驱动轮、转向节、电/气控制单元,所述前驱动桥和所述后驱动桥均为转向驱动桥,在两个所述前驱动轮和两个所述后驱动轮上分别接有控制转向的转向助力油缸,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转向助力油缸动作;在所述前驱动桥和所述后驱动桥上分别安装有差速锁,在所述前驱动轮和所述后驱动轮上均安装有轴头离合器,所述轴头离合器用于接合或切断从驱动桥中的半轴传递到驱动轮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四个独立的转向助力油缸分别控制四个驱动轮,以更改车轮的驱动方向,使四个车轮均为“前束”,从而实现汽车的第四种转向模式——原地转向模式,达到零转弯半径,使汽车具有原地掉头能力,机动性能最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四轮全驱汽车,包括越野车、特种汽车、各种多功能车(如隧道清扫车、高速公路路面养护车、巷道消防车等),为其在狭小区域掉头或作业提供了方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1、前驱动桥,2、后驱动桥,3、前驱动轮,4、后驱动轮,5、差速锁,6、轴头离合器,7、转向助力油缸,8、电/气控制单元,9、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前驱动桥1和后驱动桥2,在前驱动桥1的两端分接通过转向节9连接前驱动轮3,在后驱动桥2的两端分接通过转向节9连接后驱动轮4,在前驱动桥1及后驱动桥2上分别安装有差速锁5,在前驱动轮1和后驱动轮2上均安装有轴头离合器6,轴头离合器6用于接合或切断从驱动桥中的半轴传递到驱动轮的动力。四个驱动轮上分别安装有转向助力油缸7,各转向助力油缸7的油缸杆分别与所配接的驱动轮的转向节9相连,转向助力油缸7由电/气控制单元8控制。
如图2所示,汽车原地转向时,电/气控制单元8指令液压系统,使四个独立的转向助力油缸7工作,带动前驱动桥1和后驱动桥2的转向节及四个车轮张开,形成“前束”形状,同时,电/气控制单元8同步指令前、后驱动桥挂上低速驱动,同侧两个轴头离合器6断开传动,如汽车左侧的两个车轮前进,而右侧的前、后驱动轮通过轴头离合器6断开动力,成为从动轮,则汽车实现原地右转。反之,如右侧两个车轮前进,而左侧前、后驱动轮通过轴头离合器6断开动力,成为从动轮,则汽车实现原地左转。为减少轮胎磨损,可通过低速前进档或倒档转换交替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树忠,未经周树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14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供暖管接头
- 下一篇:一种用户界面的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