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油封环、浮动油封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2886.1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8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石先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翔 |
地址: | 4100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油封环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浮动油封环以及具有该浮动油封环的浮动油封和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浮动油封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机械密封,是为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紧凑型的机械密封方式,它具有抗污染能力强、耐磨、耐冲击;工作可靠,端面磨损自动补偿,结构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挖掘机或推土机等工程机械中。
浮动油封通常包括浮动油封环和套装在浮动油封环的外周面上的密封圈。在浮动油封中,浮动油封环(及密封圈)通常成对使用,一个随旋转部件(例如转轴)转动,另一个相对静止。浮动油封的密封原理是:两个浮动油封环靠密封圈受轴向压缩后的变形,产生对浮动油封环的彼此相对的两个端面的压紧力。由于两个浮动油封环之间具有相对转动,因此上述相对的两个端面处产生的磨损较大。
图1是现有技术的浮动油封环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所示,为了达到耐磨要求,现有技术的浮动油封环通常采用耐磨材料整体铸造而成,由于耐磨材料较贵,因此生产该浮动油封环的成本较高,并且整体铸造成型的浮动油封环存在尺寸精度较差的缺点,不利于浮动油封密封性能的提高。
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浮动油封环以克服或减缓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一者或多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油封环,该浮动油封环的生产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油封环,所述浮动油封环包括油封环本体和耐磨环,所述油封环本体的安装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耐磨环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耐磨环通过堆焊形成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耐磨环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高于所述安装面或与所述安装面平齐,并且该耐磨环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所述浮动油封环的工作面。
优选地,所述耐磨环的端面包括沿所述浮动油封环的径向向外依次布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平面,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为从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浮动油封环的与所述安装面相反的端面收缩的锥台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所述浮动油封环的工作面。
优选地,所述油封环本体的断面大体呈马鞍形。
优选地,所述油封环本体包括沿所述浮动油封环的轴向布置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中间部,所述安装面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中间部连接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所述浮动油封环的径向高于所述中间部,所述中间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从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收缩的锥台面,从而油封环本体的断面大体呈马鞍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浮动油封,包括浮动油封环和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装在所述浮动油封环的外周面上,所述浮动油封环为如上所述的浮动油封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浮动油封。
具体选择地,所述工程机械为履带式挖掘机或推土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浮动油封环中,通过在油封环本体的安装面上嵌入耐磨环,既保证了安装面处的耐磨强度,同时又使得油封环本体的其它部分可以不采用耐磨材料形成,从而能够显著地降低浮动油封环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浮动油封环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浮动油封环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油封环本体 11 第一端部 12 第二端部
13 中间部 2 耐磨环 21 第一部分
22 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浮动油封环,该浮动油封环包括油封环本体1和耐磨环2,所述油封环本体1的安装面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耐磨环2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2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提高铸造生铁质量的冷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铸造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