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端口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3005.8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3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宁;谭邦建;彭燕;陈云凤;刘晓霞;陈楷;吴久林;刘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熊晓果;肖明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端口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端口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智能设备与计算机的通信线路、微机保护装置的通讯接口大量采用RS232接口,信号波特率较低,容易发生故障,在排查故障时需判别故障的发生点和故障的类型,传统方法是在计算机上通过软件调试逐步排查,此种方式需携带笔记本电脑,用专用软件查看端口工作是否正常,由于软件的调试很抽象,操作难度大,不适于普通工人掌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排查故障原因,且简单易用的通信端口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信端口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头的信号发送针脚与信号地针脚之间串联有第一发光单元,所述插头的信号地针脚与插座的信号地针脚短接,所述插座的信号接收针脚与信号地针脚之间串联有第二发光单元,所述两发光单元的前端分别连接耳机插座的左右声道,所述耳机插座的公共端连接信号地针脚,所述插头的信号接收针脚、信号发送针脚和插座的信号接收针脚和信号发送针脚连接有选择电路,所述选择电路可让装置在a、b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即a状态为插头的信号接收针脚与信号发送针脚短接,并且插座的信号接收针脚与信号发送针脚短接;b状态为插头的信号接收针脚与插座的信号接收针脚短接,并且插头的信号发送针脚与插座的信号发送针脚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转换电路包括双联转换开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两发光单元都包括串联的发光二极管和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阻阻值为400至2000欧。
本实用新型通信端口检测装置使用时,既可通过插头或插座将本装置单独插于设备的通讯接口使用,也可将本装置串联在待检测的通信线路中使用,其发光单元将通信线路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息和声音信息,通过直观的光信息和声音信息能较容易地判别故障原因。本实用新型一种通信端口检测装置能快速排查故障原因,且简单易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信端口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信端口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1为壳体,2为插头,3为插座,4为发光二极管,5为耳机插座,6为双联转换开关,7为第一发光单元,8为第二发光单元,9为选择电路,22为信号接收针脚,23为信号发送针脚,25为信号地针脚,32为信号接收针脚,33为信号发送针脚,35为信号地针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通信端口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插头2和插座3,所述插头2的信号发送针脚23与信号地针脚25之间串联有第一发光单元7,所述插头2的信号地针脚25与插座3的信号地针脚35短接,所述插座3的信号接收针脚32与信号地针脚35之间串联有第二发光单元8,所述两发光单元的前端分别连接耳机插座5的左右声道,所述耳机插座5的公共端连接信号地针脚35,所述插头2的信号接收针脚22、信号发送针脚23和插座3的信号接收针脚32和信号发送针脚33连接有选择电路9,所述选择电路9可让装置在以下a、b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a状态:插头2的信号接收针脚22与信号发送针脚23短接,插座3的信号接收针脚32与信号发送针脚33短接;
b状态:插头2的信号接收针脚22与插座3的信号接收针脚32短接,插头2的信号发送针脚23与插座3的信号发送针脚33短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通信端口检测装置中,考虑到成本和电路的设计难度,选择电路9设计由双联转换开关6进行转换电路连接,两发光单元设计为由串联的发光二极管4和电阻构成,为保证发光二极管4稳定工作,电阻阻值设计为400至2000欧,此处设计为800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德阳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3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三网合一的EPON的接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柱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