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3504.7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姚刚;周先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刚 |
主分类号: | E06B1/32 | 分类号: | E06B1/32;E06B3/263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孟宏伟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连接 铝木型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木型材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和物质文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门窗作为建筑的眼睛,对建筑不但具有通行、通风以及视物的作用,而且外观美观的门窗还具有美化建筑的作用,古老的钢窗,曾经的塑窗以及当下流行使用的铝合金门窗均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无论是门窗展会还是市场需求都逐渐开始亲睐木质门窗,木质门窗采用木质型材来制作门窗框,视觉优雅大气,然而木质型材具有不防腐,不防水以及强度不够的缺点,因此近年来铝木型材逐渐兴盛起来,铝木型材包括复合在一起的铝型材和木型材,而铝型材和木型材想要紧密配合时,往往工艺比较复杂,而想要装配简单易行的话,往往配合不够紧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美观大气,又具有高强度结构,且装配简单的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沿其长度方向不同的位置具有相同的横截面,所述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铝型材和木型材,所述铝型材的配合连接面上设置有多条凸条,所述木型材的配合连接面上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凸条沿其凸出方向依次设置为凸条根部和凸条头部,所述凹槽沿其下沉方向依次设置为与所述凸条根部匹配连接的凹槽出口部和与所述凸条头部匹配连接的凹槽底部,所述凸条头部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凸条根部的厚度尺寸,所述凹槽底部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凹槽出口部的宽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凸条头部沿其凸出方向依次设置为厚度尺寸逐渐递减的卡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卡接端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凸条根部的厚度尺寸,所述自由端的厚度尺寸不大于所述凸条根部的厚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凸条头部压合入所述凹槽出口部并限位于所述凹槽底部中,所述凸条根部匹配连接于所述凹槽出口部。
优选的,所述木型材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为所述木型材的配合连接面,所述铝型材限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铝型材包括一个或依次配合连接的多个铝型材单件,相邻所述铝型材单件之间设置有隔热条。
采用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铝型材的配合连接面上设置有凸条,所述木型材的配合连接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凸条相匹配的凹槽,且所述凸条设置为具有不同尺寸的凸条根部和凸条头部,所述凹槽设置为具有不同尺寸的凹槽底部和凹槽出口部,在装配铝型材和木型材时,只需将凸条压入凹槽中,凸条头部即被限位于凹槽底部中,凸条根部嵌合于凹槽出口部,铝型材的配合连接面与木型材的配合连接面即紧密结合,即实现了铝型材和木型材的牢固装配。
采用此技术方案还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一、所述凸条头部沿其凸出方向依次设置为尺寸逐渐递减的卡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卡接端的尺寸大于所述凸条根部的尺寸,所述自由端的尺寸不大于所述凸条根部的尺寸,在将凸条压入凹槽中时更加平缓易行,不但减少了压合时突然受力对铝木型材造成的损坏,而且提高了装配效率。
二、所述木型材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为所述木型材的配合连接面,所述铝型材限位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之间,更进一步提高了铝型材和木型材之间的连接强度。
三、所述铝型材包括一个或依次配合连接的多个铝型材单件,相邻所述铝型材单件之间设置有隔热条,可以提高铝木型材的强度,且提高使用该铝木型材的门窗的隔热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多点连接铝木型材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1.铝型材 10.铝型材单件 11.第一配合面 111.凸边 1111.凸边卡部 112.凸条 1121.凸条卡部 2.木型材 21.第二配合面 211.台阶面 2111.台阶面卡槽 212.凹槽 2121.凹槽卡槽 3.隔热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刚,未经姚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3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