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液化天然气烧热风炉进行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3541.8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习宏斌;王纪民;拜金明;毛洁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5/00 | 分类号: | F23K5/00;F23L7/00;C21B7/00;C21B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交通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17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1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液化 天然气 热风炉 进行 热风 高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烧热风炉进行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系统。
背景技术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一种热风炉烘炉装置》,申请号为200720144346.4,该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热风炉烘炉装置,主要介绍了一种热风炉烘炉装置;吴国强提供了《高炉热风炉烘炉的供气系统》,申请号为201120417212.1,该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热风炉烘炉供气系统。但是,未能解决利用液化天然气烧热风炉,进行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技术问题。
液化天然气能够进行热风炉烘炉、高炉烘炉(明火烘炉),但烧炉的效果不佳就无法保证高炉开炉的热风供应,开炉的可靠性自然较差。一旦出现开炉不顺的情况,引煤气的时间延长,热风炉的炉温将很低,热风供应将无法保证,后续的开炉难度将加大许多。目前,新建高炉投产时,现场没有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及发生炉煤气等气源情况下,利用液化天然气烧热风炉,实施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成功案例国内还没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液化天然烧热风炉,进行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系统。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包括气态氮气和天然气混匀装置、热风炉、以及高炉;所述气态氮气和天然气混匀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氮气入口,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天然气入口,壳体的顶部开设有混合气体出口,气态氮气和天然气混匀装置的混合气体出口与热风炉煤气管道相连,热风炉煤气管道通向热风炉的燃烧室,与通向热风炉的助燃风在燃烧室混合燃烧,热风炉的热风通过热风管道通向高炉。
所述气态氮气和天然气混匀装置的混合气体出口与热风炉煤气管道之间安装有盲板阀。
所述气态氮气和天然气混匀装置的氮气入口通过管道伸入壳体中300mm,天然气入口距离壳体底部300mm。
所述氮气入口的直径是天然气与入口直径的3.75倍。
所述天然气入口与壳体侧壁之间成60°夹角。
所述气态氮气和天然气混匀装置为柱状结构,其高度为2500mm,直径为1500mm。
还包括液化氮气槽车和液化天然气槽车,液化氮气槽车连接有将液态氮气转化为气态氮气的液化氮气转换器,液化天然气槽车出口与气态氮气和天然混匀装置的氮气入口连接;液化天然气槽车连接有将液态天然气转化为气态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转化器,液化天然气转化器出口与混匀装置的天然气入口连接。
所述氮气入口和天然气入口处均设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烧热风炉进行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系统,由于设置了混匀装置,能够将天然气用氮气进行稀释,将稀释后的天然气送入到热风炉的燃烧室进行燃烧,实现了用热风进行烘高炉和开炉,本实用新型无需另行安装特殊的燃烧器,易于实施;
2、用热风烘高炉,与明火相比,温度好控制,热风流量大,水分蒸发充分,高炉烘炉效果好,能够充分保护高炉内部的喷涂层,延长高炉的使用寿命;
3、能够同步进行热风管道和热风围管的烘烤;
4、系统安全可靠,能充分保证高炉开炉的热风供应。无论引煤气时间多长,热风炉都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不会出现热风供应不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化天然气烧热风炉进行热风烘高炉和开炉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混匀装置,2为热风炉,3为高炉,4为热风炉煤气管道,5为盲板阀,6为液化氮气槽车,7为液化氮气转换器,8为液化天然气槽车,9为液化天然气转化器、1-1为壳体、1-2为氮气入口、1-3为天然气入口、1-4为混合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3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