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用的捕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4065.1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8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宇生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37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害虫清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实用的捕蟑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有咀嚼式的口器,能啃吃东西。蟑螂的食物非常复杂,从普通食品到擦鞋的刷子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电线胶皮,硬纸板,肥皂,油漆屑,枯叶,纺织品,皮革,头发等等。昆虫学家发现有12种蟑螂可以靠糨糊活一个礼拜,美国蟑螂只喝水可以活一个月,如果没有食物也没有水仍然可以活3个星期。蟑螂在食物短缺或者空间过分拥挤的情况下,会发生同类相残的行为。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已跃居成为头号家庭害虫。在现有生活的捕蟑方式很单一,并且实用性不高,导致日常家居生活中,特别是厨房中,蟑螂横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用的捕蟑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用的捕蟑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长方形结构的诱饵仓和储蟑盒,所述储蟑盒为内盒,诱饵仓为外盒,诱饵仓和储蟑盒呈抽屉式连接,所述诱饵仓正面设有一蟑螂入口,所述蟑螂入口处竖向设有数根钢针,在诱饵仓内底面设置有海绵垫,所述储蟑盒背面开有一取蟑口,靠近取蟑口的位通过螺栓连接一挡板,挡板遮住取蟑口。
作为优选,所述蟑螂入口和取蟑口为圆孔形。
作为优选,所述蟑螂入口处设有连接垫,钢针一端插入连接垫上。
作为优选,所述海绵垫铺满诱饵仓的内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但实用性高,能轻易捕住蟑螂,并且还具有环保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储蟑盒后视图;
图3为诱饵仓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3,一种实用的捕蟑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包括长方形结构的诱饵仓1和储蟑盒2,所述储蟑盒2为内盒,诱饵仓1为外盒,诱饵仓1和储蟑盒2呈抽屉式连接,所述诱饵仓1正面设有一蟑螂入口3,所述蟑螂入口3处竖向设有数根钢针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蟑螂入口3处设有连接垫8,钢针7一端插入连接垫8上,在诱饵仓1内底面设置有海绵垫,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绵垫铺满诱饵仓1的内底面,所述储蟑盒2背面开有一取蟑口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蟑螂入口3和取蟑口6为圆孔形,靠近取蟑口6的位通过螺栓5连接一挡板4,挡板4遮住取蟑口6。
本实用新型尺寸可为设计200×100×80(mm3)既美观又适用,材质可用层板、塑料板或钢丝网。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蟑螂入口3、诱饵仓1、储蟑盒2、取蟑口6四部分组成,设置的钢针7左右活动范围小,且钢针7间距小,能有效地阻止蟑螂从针间挤出,在静止状态下,钢针7在重力作用下,一直封住门口,当蟑螂在觅食或寻求避难所时,就能轻松地撩起斜插的钢针7,进入捕蟑器,而进入捕蟑器的蟑螂,也就进了鬼门关。蟑螂毕竟是穴居动物,经常出入狭窄的缝隙中,具有超强的逃生本领,一些善于求生的蟑螂可能会把这样的捕蟑器当成理想的觅食场所,为了有效防止蟑螂逃跑,钢针7就能有效地防止蟑螂逃出。诱饵仓1就在蟑螂入口3里面,空间大,可以任意投放诱饵。诱饵的设计:蟑螂喜欢潮湿的环境,尤其是夏天酷暑季节,蟑螂一旦发现有潮气的地方,就会凑过去。我们只需在捕蟑器的诱饵仓1里放上一块浸有水的海绵,就能将蟑螂诱到捕蟑器里,从而减少投其它诱饵引起腐烂对环境的污染。储蟑盒2呈活动的抽屉,能轻松地抽进抽出。取蟑口6。当储蟑盒2的蟑螂需要清除时,只要旋转挡板4,将取蟑口6露出,再套上一个塑料袋,然后震动本实用新型,蟑螂就会从清蟑口掉入塑料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宇生,未经王宇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4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