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4350.3 | 申请日: | 2013-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如海;杨龙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8 | 分类号: | B01D45/08;B01D45/06;B01D45/12;B01D53/26;F16T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韩龙;李淑敏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排放 系统 中的 脱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蒸汽排放系统中的水蒸汽在管道内脱水,集中收集处理,避免大量蒸汽外排造成的不利影响的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连铸二冷室在喷水冷却热坯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如果不及时排放会造成操作区能见度降低及水气腐蚀钢结构设施的现象,因此需要设置蒸汽排放系统,通过离心风机将水蒸汽收集后由管道及时排放到车间外。
从工艺布置的特点来看,一般情况下从车间顶部屋面直接排放到大气,这样的排放过程尤其在寒冷地区的冬季,排出的蒸汽会马上冷凝,冷凝水落到屋面会形成积冰,若不进行及时清理,积冰会迅速加大屋面荷载,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使蒸汽在排放管道内最大程度的脱水,以减少水蒸汽在排入大气后的冷凝量的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包括脱水器筒体,脱水器筒体底部的入口端处设置有入口短管,脱水器筒体顶部的出口端处设置有出口短管,入口短管与排蒸汽管道对接,脱水器筒体的内部沿气流方向依次布置有多个能够对水蒸汽进行脱水处理的脱水挡板。
进一步,脱水器筒体内部的脱水挡板包括顺次布置的第一脱水挡板、第二脱水挡板和第三脱水挡板,第一脱水挡板由第一脱水挡板支撑架支撑,第二脱水挡板固定设置在脱水器筒体的内壁上,第三脱水挡板由第三脱水挡板支撑架支撑。
进一步,第一脱水挡板呈伞形布置,第一脱水挡板的直径小于脱水器筒体的直径,第一脱水挡板的外边缘与脱水器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蒸汽通过的气流通道。
进一步,第二脱水挡板设置在第一脱水挡板的上方,呈伞形布置,第二脱水挡板的直径与脱水器筒体的直径相等,第二脱水挡板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有供水蒸汽通过的气流通道。
进一步,第二脱水挡板的外边缘处间隔设置有供凝结水流过的漏水缺口。
进一步,第三脱水挡板设置在第二脱水挡板的上方,呈伞形布置,第三脱水挡板的直径小于脱水器筒体的直径,第三脱水挡板的外边缘与脱水器筒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供水蒸汽通过的气流通道。
进一步,第一脱水挡板支撑架和第三脱水挡板支撑架为多根均布立杆,伞形的第一脱水挡板和第三脱水挡板由多根均布立杆支撑。
进一步,脱水器筒体的底部设有用来暂存凝结水的集水槽,集水槽与排水管相连。
进一步,排水管上设置有能够防止气体外泄的排水水封。
进一步,脱水器筒体的底板朝向脱水器筒体的内部倾斜,脱水器筒体的顶板朝向脱水器筒体的外部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灵活,设备无活动件,免维护,运行稳定可靠,可操作性强;
2、适应性强,无论新建项目还是旧设备改造均可实施,投资小,不需要单独独立支撑等附属设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排放系统中的脱水装置包括脱水器筒体1、入口短管2和出口短管3,其中,入口短管2设置在脱水器筒体1底部的入口端处,出口短管3设置在脱水器筒体1顶部的出口端处,入口短管2与排蒸汽管道对接。优选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脱水器筒体1呈圆形筒形结构,垂直安装于立管上,脱水器筒体1上的入口短管2和出口短管3的管径与排蒸汽管道的管径相同,而脱水器筒体1的直径则大于入口短管2和出口短管3的直径,上述各直径的具体参数可根据流通面积计算确定。
进一步,脱水器筒体1的内部沿气流方向依次布置有第一脱水挡板4、第二脱水挡板6和第三脱水挡板7,其中,第一脱水挡板4由第一脱水挡板支撑架5支撑,第二脱水挡板6固定设置在脱水器筒体1的内壁上,而第三脱水挡板7则由第三脱水挡板支撑架8支撑。
其中,第一脱水挡板4呈伞形布置,伞形挡板角度大于30度,且第一脱水挡板4的直径大于入口短管2的直径,但小于脱水器筒体1的直径。此外,本实施例中支撑第一脱水挡板4的第一脱水挡板支撑架5为多根均布立杆,伞形的第一脱水挡板4由均布立杆支撑,以在第一脱水挡板4的外边缘与脱水器筒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由此气流可从第一脱水挡板4的外边缘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4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