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4928.5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62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尹家彤;陈岩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智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H01R13/533;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箱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内设置有电池箱,电池箱通过连接器连接车架,实现整车供电。
由于电动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整车晃动、急刹车及急转弯等情况,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会产生错位及硬性碰撞,较易产生插件磨损等现象,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连接器内插件断裂,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池箱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电池箱连接器,由插座和插头组成,所述插头包括按序装接的导柱、插头壳、插头上盖、信号公端子卡爪、接地端子卡爪、攻率端子卡爪、插头下盖、插头压板、信号公端子、绝缘盖、接地端子、功率端子和安装板,所述导柱装接于插头壳,所述信号公端子卡爪装接于插头上盖内部,所述功率端子卡爪和接地端子卡爪固定于插头下盖并且穿接于插头上盖,所述插头压板将插头上盖及插头下盖压合于插头壳内并且插头压板与插头壳相固接,所述信号公端子穿过插头下盖固定于信号公端子卡爪,所述信号公端子尾端由绝缘板抵持,所述接地端子穿接固定于接地端子卡爪,所述功率端子穿接固定于功率端子卡爪,所述安装板与绝缘盖相抵并与插头壳固接;
所述插座包括按序装接的插座壳、信号母端子、插座压板、插座下盖、插座功率端子卡爪、插座接地端子卡爪、信号母端子卡爪、插座上盖和插座板,所述信号母端子卡爪装接于插座上盖内部,所述插座接地端子卡爪和插座功率端子卡爪固定于插座下盖并且穿接于插座上盖,所述插座压板将插座上盖及插座下盖压合于插座板内并且插座压板与插座板相固接,所述信号母端子穿过插座下盖固定于信号母端子卡爪,所述插座壳抵持信号母端子尾端并且与插座板相固接,其中,所述插座板设有导柱孔;
所述插座与插头相插接,所述导柱与所述导柱孔相对接,所述接地端子穿接于插座接地端子卡爪,所述功率端子穿接于插座功率端子卡爪,所述信号公端子与信号母端子相对接,
特别地,所述插座壳与插座板之间设有至少两组弹性连接构件,所述弹性连接构件包括弹性机构和支撑轴,所述弹性机构固定于朝向插座板的插座壳一侧,所述支撑轴穿接于插座板并且支撑轴一端与弹性机构相固接。
所述插座设有四组弹性连接构件。
所述弹性机构由支撑滑块、弹簧和弹簧固定块组成,所述支撑滑块固定于插座壳,所述弹簧固定块与支撑轴相固接。
所述导柱为周边设有复数组凸肋的凸肋导柱。
所述功率端子的端部设有对应的正负极标识,其中正极功率端子的端部设有十字标识,负极功率端子的端部设有一字标识。
所述安装板的安装内侧设有凸起的插头防水筋。
所述绝缘壳的接地端子穿口处设有凸起的挡板,所述挡板朝向安装板一侧。
所述电池箱连接器应用于电动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插座设置了弹性机构,弹性机构可以实现各位移的缓冲,防止电动汽车在急刹、急转弯及颠簸状态下,插头与插座之间产生硬性碰撞,保护了连接器内的各插件,延长了电池箱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2. 采用设有凸肋的导柱,减少了导柱与导柱孔对接的阻力,方便插头与插座相插接,当导柱孔的孔径有轻微偏差时,不影响到导柱的插接。
3. 功率端子的端部设有对应的正负极标识,方便装接人员识别,杜绝正负极装接错误的情况发生。
4. 安装板设有凸起的插头防水筋,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安装板产生形变导致空隙,插头防水筋提高了连接器的防水性能。
5. 绝缘壳的接地端子穿口处设置了凸起的挡板,防止工作人员在拧正负极螺帽时扳手连接到正负极产生打火现象,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连接器中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箱连接器中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3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智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智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49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展示复合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油泥模型的快速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