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6830.3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韦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蕴恒盛铍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7/18 | 分类号: | B02C17/18;F16N7/02;F16N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玉滨 |
地址: | 836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磨机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球磨机润滑领域,具体是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球磨机两端轴瓦的润滑,一般是用液压站通过管路直接给轴瓦加润滑油,球磨机和液压站互锁,要想开球磨机必先开液压站,而且球磨机运转当中液压站不能停,否则液压油停止供给容易造成“拉瓦”甚至“包瓦”现象,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再有,这种方法是通过阀门来控制加油量,由于调整麻烦,经常是大油量供给,消耗不完的油流到地上形成浪费,打扫卫生不便,影响车间的整体卫生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加油量易于控制,节油、节电,可靠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主要包括液压站、高位油箱、管路和截止阀,所述高位油箱位于球磨机上方,高位油箱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路与液压站相连,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路与球磨机的轴瓦相连,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上分别设置有一截止阀,高位油箱中的润滑油靠自重压入到轴瓦处并通过回油管路返回到液压站中。
所述进油口位于高位油箱的上端,所述出油口设置有两处,均位于高位油箱的底端,所述两处出油口分别连接于球磨机两端轴瓦的上方。
所述回油管路包括两个回油分管和一个回油主管,所述两个回油分管的起始端分别连接于球磨机两端轴瓦的下方,终止端均与回油主管汇合,所述回油主管末端连接到液压站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在球磨机的上部加一个备油箱,使得润滑油靠自重压入到球磨机轴瓦中,加油量易于控制,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不需要液压站时时工作,既降低了液压站发生故障的频率,减小了维修工作量,又极大节约了电能;液压站发生故障短时间内不会影响球磨机正常运转,提高了球磨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液压站;2-高位油箱;3-截止阀;4-进油管路;5-出油管路;6-回油分管;7-回油主管;8-球磨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主要包括液压站1、高位油箱2、管路和截止阀3,高位油箱2位于球磨机8上方,高位油箱2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路4与液压站1相连,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路5与球磨机8的轴瓦相连,进油管路4和出油管路5上分别设置有一截止阀3,高位油箱2中的润滑油靠自重压入到轴瓦处并通过回油管路返回到液压站中。
进油口位于高位油箱2的上端,出油口设置有两处,均位于高位油箱2的底端,两处出油口分别连接于球磨机8两端轴瓦的上方。
回油管路包括两个回油分管6和一个回油主管7,两个回油分管6的起始端分别连接于球磨机8两端轴瓦的下方,终止端均与回油主管7汇合,回油主管7末端连接到液压站1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球磨机润滑系统,工作时,高位油箱2中储存的润滑油靠自重压入到球磨机8轴瓦中,加油量通过截止阀3来控制,两端轴瓦处多余的润滑油通过各自的回油分管6汇合到回油主管7中,最后返回到液压站1。当高位油箱2中储存的润滑油即将用尽时,打开液压站和进油管路4上的截止阀3,利用液压站中的油泵将润滑油输送到高位油箱2中,直到储满为止。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调节,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蕴恒盛铍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富蕴恒盛铍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6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指示阀杆填料压紧状态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纳米纤维薄膜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