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袋泡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6871.2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8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袋泡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茶用杯,尤指适用于冲泡袋泡茶的一种袋泡茶杯。
背景技术
茶是我国民众的传统饮品。泡茶的方式多种多样,袋泡茶就是其中一种。袋泡茶使用方便,冲泡简捷,受到大众喜爱。据介绍,2010年全国袋泡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足见其市场之大及发展前景之好。
袋泡茶包括包有茶叶的茶包及系在该袋上的拉绳,加工时将茶叶切揉制成颗粒状或细小的片状包制成茶包。
目前,人们冲泡及饮用袋泡茶一般使用普通茶杯,因此产生以下不足:
其一,泡茶时,袋泡茶直接落于杯底受水浸泡,由于茶包内的茶叶成颗粒状或细小的片状,茶叶中的有效内含物很容易被浸泡出来,沸水冲泡少许时间,就能溶出内含物的相当一部分。从通常人们的饮茶习惯及出于科学饮茶考虑,往往分段慢慢品饮而非一饮而尽。但现在的普通茶杯使袋包茶一直浸泡在茶水中,茶水往往会出现先淡后浓,越到后面越浓越苦。若中途取出茶包,茶水不断滴下,不知存放何处,感到颇为不便,确有不便于掌控茶水浓淡的不足。
其二,一般情况下,一包袋包茶能够冲泡多杯茶水,由于使用普通茶杯,不便分段分次冲泡,往往是物未尽其用而弃之,甚是可惜。
其三,拉绳的作用为了便于搅动和取出茶包,饮茶时拉绳搭挂在杯口,饮茶时有些挂嘴,甚至还需用手拿开或用嘴吹开,饮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使用现有普通茶杯冲泡袋包茶时不便于掌控茶水浓淡、若中途取出茶包不知存放何处、分段分次冲泡颇为不便的不足,以及由于不便分段分次冲泡、往往导致物未尽其用而弃之的不足,提供一种袋泡茶杯。使用该杯冲泡袋包茶时便于掌控茶水浓淡,若中途取出茶包很便捷,茶水不会滴到杯外,便于分段分次冲泡,不再存在物未尽其用而弃之的浪费现象,也不会出现饮茶时拉绳挂嘴的不适。
为此,本实用新型一种袋泡茶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袋泡茶杯,包括容器式的杯体及在杯体上制作的杯把,在杯体的内壁制有能容置代包茶之茶包的腔体,在杯把上制有一缝槽并作为代包茶之拉绳引出杯体及行走的通道,所述腔体的一端向杯体内敞开并与杯体连通,所述腔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槽的一端相通。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所述杯把的下端与杯体间制有缺口,致使所述杯把的下端与杯体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其一,在杯体的内壁制有能容置代包茶之茶包的腔体,以及杯把上制有拉绳引出及行走的缝槽,泡茶时,觉得茶水已浓淡合适,便可以从杯把处拉动拉绳,使茶包脱离茶水置藏于腔体内,便于掌控茶水浓淡。同时,茶包内的茶水滴回杯中,不会产生任何不便;拉绳在缝槽行走,十分隐蔽;将茶包搁置于腔体内后,可将拉绳缠在杯把上,致使茶包搁置得稳稳当当,饮茶时茶水中不见茶包,拉绳不会挂嘴,专心品茶,倍感方便与舒适。
其二,便于分段分次冲泡,再次冲泡时,松开拉绳,茶包滑落杯中,沸水冲泡。再不会产生物未尽其用而弃之的可惜之感。
其三,结构简单,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示图(剖面沿缝槽的中心且竖直);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之一(茶包浸泡于杯中);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之二(茶包从杯中提起);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之三(茶包从茶水中提起收藏于腔体)。
图中:1、杯体;2、杯把;3、腔体;4、缝槽;5、茶包;6、拉绳;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一种袋泡茶杯,包括容器式的杯体1及在杯体1上制作的杯把2,在杯体1的内壁制有能容置代包茶之茶包5的腔体3,在杯把2上制有一缝槽4并作为代包茶之拉绳6引出杯体1及行走的通道,所述腔体3的一端向杯体1内敞开并与杯体1连通(所述腔体3的该端呈喇叭形向杯体1内敞开),所述腔体3的另一端与所述缝槽4的一端相通。
缝槽4制作在杯把2的上端,腔体3也制造在杯体1的上部。
所述杯把2的下端与杯体1间制有缺口7,致使所述杯把2的下端与杯体1不相连接,便于手持,也便于将拉绳6缠绕在杯把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大益茶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68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OS管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税控终端的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税控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