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化硅溶液用反应釜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7298.7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0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水清;罗伟;蒋文俊;陈玉龙;王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盈天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化硅 溶液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特别涉及以后总碳化硅溶液用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传统的物料转移是通过釜底的下料阀由输送器输送到指定的目的。由于碳化硅物料的特殊性,且搅拌结构的缺陷,釜底的物料一般都沉积在反应釜的底部,当打开出料阀时,釜底沉积的物料容易造成出料管堵塞,通过底阀输送物料导致管道堵塞的风险很高,增加危修成本和维修工作量。导致生产不能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碳化硅溶液的出料方式,采用隔膜泵将物料从反应釜中吸出的方式进行移料,克服了传动釜底出料容易堵塞的缺陷,降低了维修成本和维修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碳化硅溶液用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釜体,所述的反应釜釜体的上方设置有平板状的釜盖,所述的釜盖的中部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伸入到反应釜釜体的内部,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轴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盖上设置有伸入到反应釜釜体底部的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将物料吸出的隔膜泵。
所述的出料管的端部管壁上设置有U型的槽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釜底出料的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隔膜泵将物料从反应釜中吸出,反应釜顶部出料的方式,克服了传统釜底出料容易堵塞出料口的缺 陷,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出料管的管口设置了U型的槽口,便于物料进入出料管,降低了堵塞的风险,同时,就算本实用新型发生堵塞时,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出料管进行清理,不需要对整个出料管路进行清理,有效缩短了管路堵塞的清理时间,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另外出料管堵塞时,拆洗时物料浪费较少,也避免了物料的泄露,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
图中1为槽口,2为出料管,3为隔膜泵,4为搅拌电机,5为釜盖,6为搅拌轴,7为搅拌桨叶,8为反应釜釜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如图1所示的碳化硅溶液用反应釜,其包括反应釜釜体8,所述的反应釜釜体8的上方设置有平板状的釜盖5,所述的釜盖5的中部设置有搅拌轴6,搅拌轴6伸入到反应釜釜体8的内部,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有搅拌电机4,搅拌轴6的下端设置有搅拌桨叶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盖5上设置有伸入到反应釜釜体底部的出料管2,出料管2上设置有将物料吸出的隔膜泵3。
所述的出料管2的端部管壁上设置有U型的槽口1,设置的槽口便于物料进入出料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的釜底出料的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隔膜泵将物料从反应釜中吸出,反应釜顶部出料的方式,克服了传统釜底出料容易堵塞出料口的缺 陷,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出料管的管口设置了U型的槽口,便于物料进入出料管,降低了堵塞的风险,同时,就算本实用新型发生堵塞时,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对出料管进行清理,不需要对整个出料管路进行清理,有效缩短了管路堵塞的清理时间,减少了维修的工作量,另外出料管堵塞时,拆洗时物料浪费较少,也避免了物料的泄露,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盈天化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盈天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72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绝热式热态试验装置的水冷框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三足式人工卸料离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