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及其悬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1251.3 | 申请日: | 2013-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09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徐鑫;杜三成;蒋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11/28 | 分类号: | B60G11/28;B60G15/08;B60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及其 悬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易碎货物、体积大重量轻的物品以及(建筑)预制品件等,在运输过程中如使用基于钢板弹簧悬挂的普通大货车或半挂车,则存在易碎现象,从而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类型的运输车而言,在装配货物时需要将车架降低,而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防止底盘与路面发生干涉和便于行驶,需要将车架提升。因此,常需配置带提升功能的空气悬架系统,以适应货物装卸和运输的需要。现有技术中,空气悬架系统主要为单气囊式、油缸式或气囊油缸式结构。
申请号为200820172361.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独立空气悬架装置”,如图1所示,该汽车独立空气悬架装置设有车轴3′,车轴3′通过导向板5′和支撑轴1′与底盘连接,并通过导向板5′与空气悬挂系统的气室6′接触,减震器8′的两端分别连接导向板5′与车架,车轴3′上装配有车轮2′以及轮胎4′,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不平产生的震动,由轮胎4′、车轮2′和车轴3′传递到气室6′,气室6′与水平设置的气囊7′接触,气囊7′的气压随着震动而增大或减小,从而实现减震。对于该技术方案而言,单个气囊7′由于自身原因,最大承载能力有限,符合设计要求的气囊型号少。
因此,如何在保证运输车辆行驶平稳、具有良好减震性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空气悬架系统的提升高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及其悬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单气囊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包括连接于车轮和车架之间的支撑架;该悬架系统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和车架相连,所述第二提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和车架相连,且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侧伸支架,所述侧伸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侧伸支架的上部连接有所述第二提升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升机构为气囊、油缸或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提升机构为气囊、油缸或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三提升机构,所述第三提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上部和车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一辅助支架和第二辅助支架,所述第一辅助支架连接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辅助支架上;所述第二辅助支架连接在所述侧伸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辅助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气室,所述气室连接在所述第一辅助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三角支架,其第一顶点与车轮相连,第二顶点与所述第一辅助支架相连,第三顶点与车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悬架系统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一端与支撑架相连,另一端与车架相连。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设置有上述任意一种悬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架系统,包括连接于车轮和车架之间的支撑架;该悬架系统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第一提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上部和车架相连,第二提升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架的上部和车架相连,且第一提升机构和第二提升机构间隔设置。由于该悬架系统设有至少两个可伸缩的提升机构,可以同时承载车架的重量,因此大大增强了承载能力,车辆的稳定性更好。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还增设了侧伸支架,且该侧伸支架连接在支撑架上,避免了多个提升机构之间的干涉,合理利用了空间,使得在狭小的空间里可以同时设置多个提升机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12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前风窗胶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后纵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