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1988.5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伟;付元宾;张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向 收集 功能 泥沙 捕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近海海底边界层泥沙监测设备,特别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海岸带工作者聚焦于近岸带泥沙输运过程和通量研究,在广泛的实验室数据和现场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种数值模式反映近岸带输沙过程,并对输沙量进行估算。然而,这些数学模式的计算结果往往和在现场观测到的输沙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各种数值模式的计算结果也很不一致,有的甚至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无法真实反映破波带泥沙运动和分布的实际情况。印萍等(2003)开展了旌式泥沙捕获器的研制,同年她利用泥沙捕获器在秦皇岛海滩进行了观测,介绍了冲流带和破波带泥沙通量的分布特点以及泥沙的横向和纵向运移规律。
但是,现有的旌式泥沙捕获器存在以下弊端,1)不能同时测量泥沙的横向和纵向运移;2)不能观测多个方向的泥沙运移;3)仪器在实际观测中极不稳定,需要外力辅助,使得现场观测工作费时费力。
因此,如何对泥沙捕获器进行结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以解决以往泥沙捕获装置存在的观测方向单一,观测中不稳定,使用困难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泥沙捕获装置包括筛网1、用于支撑筛网1的网架2以及支架3;
其中,所述筛网1的开口端固定套装于网架2上;
所述支架3为正多棱柱体框架,所述正多棱柱体框架的每个侧面框架均固定连接有网架2,且所述筛网1和网架2均位于正多棱柱体框架的内部。
优选,所述网架2为四棱梯台框架。
进一步优选,所述四棱梯台的底面框架与正多棱柱体框架的侧面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架3的侧棱下端固定设置有定位销31。
进一步优选,所述支架3上下底面的中心点均通过支杆32与其所在平面的顶点一一相连,且所述上下底面的中心点通过立柱4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所述相邻的支杆32之间固定连接有配重块5。
进一步优选,所述正多棱柱体框架为正八棱柱体框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6043)项目资助。
本捕获装置通过正多棱柱体框架的支架设计,在支架的各个侧面均安装有固定套装有筛网的网架,实现可以从多个方向收集泥沙的功能,从而在多个方向捕获泥沙,进行近岸带泥沙输运过程和通量的研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以实现多方向捕获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泥沙捕获装置沿AB方向的剖视结构图,且仅画出两个相对的筛网作为示意;
图3为泥沙捕获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列举具体的实施方案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但其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具有多向收集功能的泥沙捕获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筛网1、网架2和支架3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筛网1由孔径为0.063mm的尼龙筛网缝制而成,用于将进入泥沙捕获装置的泥沙驻留,该筛网1的开口端套装在网架2后进行缝合固定;如图2、图3所示,支架3为正八棱柱体框架,在正八棱柱体框架的每个侧面框架上都固定有一个固定套装有筛网1的网架2,进而使筛网1的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实现多方向的泥沙捕获,且筛网1和网架2均位于正多棱柱体框架的内部,从而形成泥沙捕获装置。其中,支架棱数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欲测量的方向数决定,因此可以是正三棱柱体框架,正四棱柱体框架或正五棱柱体框架等等。
该泥沙捕获装置使用时,放入欲研究测量的近海海底,该处水流中泥沙便会随着海水的流动进入不同方向处的筛网内,测量人员通过对各个方向筛网内的泥沙进行测量,同时根据筛网开口的面积大小,进行估算各个方向中的泥沙输送量,使用方便,测量准确。
为了稳定支撑筛网1的开口,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将网架2为设计为四棱梯台框架。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将所述四棱梯台的底面框架与正多棱柱体框架的侧面框架固定连接,是泥沙更容易进入筛网内,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19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