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斜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5016.3 | 申请日: | 2013-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1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郑薇;刘春雨;崔礼春;赵烈伟;吕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2 | 分类号: | B21D37/12;B21D1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冲压模具中对冲压件进行侧翻边的旋转斜楔机构,尤其涉及对旋转斜楔机构的转动及定位结构的改进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轿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很多车型的外覆盖件如侧围、翼子板、发盖外板、行李箱盖外板和顶盖等车身零件的翻边角度大多设计成负角,以达到增加冲压件的咬合力和提高车身强度及外观质量的目的。车身零件的翻边成负角,若采用普通滑块式斜楔机构,会使模具结构非常复杂,加工及维修的成本增加,因此,采用旋转斜楔机构加工带翻边负角的车身零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申请公布号为CN102836924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旋转斜楔机构,该旋转斜楔机构的旋转轴直接设置于旋转部的两端(对于该种结构,旋转部与旋转轴通常为整体结构),旋转部通过两端的旋转轴安装于下模座上,另外,该旋转斜楔机构通过至少一组弧形滑块及弧形支撑座对旋转部进行支撑及定位。该种旋转斜楔机构存在缺陷是:1、旋转轴与旋转部为一体结构,因此,旋转轴及配合的轴瓦需要采用耐磨材料,且对旋转轴的整体直径的加工精度要求均较高,致使制造及维修费用高;2、要求弧形滑块与弧形支撑座间,以及旋转部与弧形滑块之间具有较高的配合精度,需要精加工的型面相对较多。
申请公布号为CN102101139A的专利文献也公开了一种旋转斜楔机构,该旋转斜楔机构的旋转部同样是通过旋转轴可转动地固定在底座上,因此,该旋转斜楔机构同样存在上述缺陷1。另外,该旋转斜楔机构采用由上模驱动块驱动的下模滑块控制旋转部的转动,并通过下模滑块的第三楔形面及旋转部的第四楔形面进行定位的结构,因此,其还存在以下缺陷:下模滑块的存在导致机构整体的体积相对较大;仅通过楔形面进行旋转定位,对楔形面的加工精度及安装精度均具有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旋转斜楔机构存在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对加工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及制造成本较低的旋转斜楔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斜楔机构,包括下模座,均安装于下模座中的旋转部和驱动弹性件,及均安装于上模座中的斜楔滑块和驱动斜楔滑块动作的驱动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中固定安装一底座,所述底座具有一对在纵向上相对设置的连接耳及连接于一对连接耳之间的底板,一对连接耳上各固定安装一旋转轴,两根旋转轴的轴线在纵向上重合;所述旋转部置于一对连接耳之间,并通过轴套与所述旋转轴可相对转动地配合安装在一起,所述斜楔滑块和驱动弹性件与旋转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斜楔滑块与驱动部之间的驱动关系为:所述旋转部在所述斜楔滑块动作时产生的推力作用下转动至工作位,及在所述驱动弹性件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下转动至取件位;所述底板的内表面具有两个成角度承接的平面,分别为与旋转部的底平面在工作位及取件位相抵靠的第一及第二限位平面;
所述下模座中固定安装有回程气缸,所述回程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回程气缸位于与工作位相对应的状态下夹持于下模座与旋转部之间,以限制旋转部相对下模座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旋转部的与所述斜楔滑块相作用的作用面上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位置及方位使其引导斜楔滑块运动到位完成侧翻边。通过设置滑板可以辅助驱动部控制斜楔滑块的动作方向,保证其动作方向的准直性。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弹性件及回程气缸在横向上分设于底座的两侧,其中,所述横向与所述纵向正交,且与所述底板的与连接耳垂直的基准面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回程气缸的设置方位使其带动定位块在竖向上动作,其中,所述竖向与所述横向及纵向正交。
优选的是,所述驱动部与斜楔滑块间的驱动关系为:所述驱动部对斜楔滑块施加的作用力形成沿竖向的分力及沿横向的分力,其中,所述沿竖向的分力用于推动旋转部转动,所述沿横向的分力用于推动斜楔滑块靠近旋转部的型腔运动以完成侧翻边,所述横向与所述纵向正交,且与所述底板的与连接耳垂直的基准面平行,所述竖向与所述横向及纵向正交。该种结构有利于使旋转斜楔机构的整体尺寸更加紧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5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