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防内漏式隔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9235.9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6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虞永亮;吕海龙;何奇栋;包锡江;金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02 | 分类号: | F28F9/02;F28F9/22;F28F9/18;F28F2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换热器 防内漏式隔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防内漏式隔片,特别适用于直径10-50(mm)集流管的微通道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换热器一直采用翅片管式结构,其技术已相对成熟,但随着传统空调对紧凑、高效和低成本的要求不断提高,翅片管式换热器越来越难于满足要求,同时,这种传统的翅片管式换热器还普遍存在换热效率较低、体积庞大、制冷剂易泄漏等缺点,因此,一种性能更好的微通道换热器开始被适用于空调设备,它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等特点对空调设备的发展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一般包括采用多种结构形式,换热管一般采用具有多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在扁管之间设置有换热翅片,扁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集流管上。其中,集流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一般截面为圆形。现在市面上的微通道换热器主要面向家用空调设备和工业领域的制冷设备。传统微通道换热器的隔片与集流管采用单侧割槽的连接方式,如图4,由于冲切面与集流管内壁接触,这样接触面由于焊料较少,经常会造成顶弧处断焊或虚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空调系统运行时,使制冷剂不经过微通道扁管而直接通过漏点进入下个流程,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性能,对空调系统的换热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微通道换热器内漏,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防内漏式隔片,其包括集流管、防内漏式隔片,防内漏式隔片在装配时贯穿了集流管两侧。
所述的集流管材料包含基材AA3003,外侧复合焊料包含AA4045或AA4343或AA4047。
所述的集流管管径包含Φ10mm~Φ200mm。
所述的隔片厚度包含0.8mm~5mm,贯穿集流管两侧,不限于隔片的外形结构。
使用本实用新型,在集流管相对两侧开槽,防内漏式隔片放置槽内用钎焊连接,降低了隔片内漏的风险,从而节省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内漏式隔片与集流管装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内漏式隔片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防内漏式隔片在集流管上装配时需开槽的示意图;
图4为常规隔片结构;
图中,集流管1、防内漏式隔片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微通道换热器防内漏式结构包括集流管、防内漏式隔片;集流管1的两端各开一槽,防内漏式隔片插入其中,用钎焊连接,使集流管内腔独立分开。
微通道换热器防内漏式隔片结构包括集流管(1)、防内漏式隔片(2)。
所述的防内漏式隔片在装配时贯穿了集流管两侧。
所述的集流管材料包含基材AA3003,外侧复合焊料包含AA4045或AA4343或AA4047。
所述的集流管管径包含Φ10mm~Φ200mm。
所述的隔片厚度包含0.8mm~5mm,贯穿集流管两侧,不限于隔片的外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92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用于高性能工具的纳米层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