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果蝇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09268.3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8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华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果蝇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杀害虫的装置,具体涉及果蝇诱捕器。
背景技术
果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小昆虫,其繁殖速度快,暴发性强,危险性大,而且,果蝇几乎为害所有的瓜豆类和绝大部分果类。它为害农作物的不是成虫,而是成虫通过尾针向被为害农作物内部先进行产卵,一段时间后卵孵化成幼虫,它在内部把瓜果类蛀烂,使农作物全部失收。
重要的是,对果蝇用农药几乎无效。不仅很难杀死满天飞的成虫,对藏在果实内的果蝇幼虫也无计可施,唯一的办法是被动防御,用塑料箔膜袋包住瓜果果实,使之果蝇无法用尾针刺穿果实,从而保住农作物收成。这样不只耗时,农产品成本也增加了不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果蝇危害大不易捕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果蝇诱捕器,包括瓶体、设置在所述瓶体上方的瓶盖、和引诱剂放置装置,其中,所述瓶盖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盖、中盖和下盖,所述中盖上水平设有若干个与外界相通的进虫孔管道,若干个所述进虫孔管道以下盖中心形成旋涡状分布,所述下盖底部设有用于进入所述瓶体且与所述进虫孔管道对应的入口,所述引诱剂放置装置通过引诱剂吊杆悬挂设置在所述瓶盖下方。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引诱剂放置装置设置成圆盘状,其材质采用海绵材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瓶盖的整体采用黑色软质橡胶材料,所述瓶体采用白色或者乳白色软质橡胶材料。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入口采用圆形入口或者椭圆形入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瓶盖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或者卡装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瓶体上。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进虫孔管道和所述入口分别对应设置成4个。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设置成半球面形。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上盖上方设置有用于悬挂的挂钩或者通孔。
本方案中,引诱剂放置装置采用海绵材质,这样,吸收引诱剂药水的效果更好,而且持续散发的时间也更长久,避免了以往在高温状态下采用纸质材质时散发时效短的缺点。诱捕器整体采用软质橡胶,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碰撞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不小心碰到地上时容易破碎的现象,使用寿命延长。瓶体采用白色或者乳白色,使得瓶体本身带有一种白蒙蒙的朦胧美,同时对应采用黑色材质制作的瓶盖,充分利用了果蝇趋光怕黑的特点,使得进入瓶体的果蝇不再会通过黑色的瓶盖处出来。
本实用新型,采用果蝇诱捕器实现果蝇的引诱捕捉,不需要喷洒农药,因此属于无公害灭虫产品,其进虫孔管道5的设计更符合果蝇飞行轨迹以及性信息素在空气中的流通原理,因此,以此引诱果蝇飞入瓶体中,而且,一旦进入瓶体,鉴于瓶体本身的空腔很大以及入口在最上方的瓶盖处,使得飞出来并不太容易了,因此,在保证果蝇有效进入瓶体的前提下,又成功避免了果蝇进去又出来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瓶盖上端进虫孔管道与下端引诱剂放置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虫孔管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进虫孔管道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果蝇诱捕器,包括瓶体1、设置在瓶体1上方的瓶盖2、和引诱剂放置装置3。上盖1上方设置有用于悬挂的挂钩或者通孔。本实施例中采用通孔4结构。
其中,瓶盖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盖21、中盖22和下盖23,中盖22上水平设有若干个与外界相通的进虫孔管道5,若干个进虫孔管道5以下盖中心形成旋涡状分布,下盖23底部设有用于进入瓶体1且与进虫孔管道5对应的入口6,引诱剂放置装置3通过引诱剂吊杆7悬挂设置在瓶盖2下方。
瓶盖2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或者卡装的方式设置在瓶体1上。上盖21设置成半球面形。
引诱剂放置装置3设置成圆盘状,其材质采用海绵材质。
瓶盖2采用黑色软质橡胶材料,瓶体1采用白色或者乳白色软质橡胶材料。入口6采用圆形入口或者椭圆形入口。本实施例中,进虫孔管道5和入口6分别对应设置成4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华,未经钟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092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