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染色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0445.X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9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火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火团 |
主分类号: | D06B23/04 | 分类号: | D06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线用的筒管。具体说是用来对真丝、仿真丝、棉纱、纯纶纱和毛线等纱线进行染色的染色机上的染色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印染行业,对真丝、仿真丝、棉纱、纯纶纱和毛线等纱线的染色是这样实现的,即在染色机内安装多根喷液管,每根喷液管上又套有若干个染色管,每个染色管上都绕有纱线。所说喷液管和染色管上都均匀地加工有小孔。工作时,由喷液管喷出的染色液喷向染色管的内壁,并通过染色管上的小孔进入染色管上的纱线卷内,从而实现对纱线的染色。
而现有的染色管均为直筒管,即其两端的内、外径均相等,中间分布复数个小孔,现有采用小孔透水率低,容易造成直筒管内外层颜色差,染出的纱线颜色不均匀,质量难以保证。另外染色后的染色管不完全退绕,容易留下底纱造成材料浪费,显然需要多次退绕,增加了工作时间以及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降低了产量与质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染色管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色管,使用这种染色管,染出的纱线颜色均匀、质量好、产量多。
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染色管,包括空心圆柱管,所述空心圆柱管包括两端的组合部,其中一端的组合部上设有台阶,两端的组合部之间至少通过两根纵向立柱连接,所述立柱上套有复数个平行的圆环,圆环的外侧为圆弧面,立柱与上下圆环形成一弧形通孔。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两端的组合部之间通过八根纵向立柱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圆环由复数个圆弧杆与纵向立柱连接组成,并且上下圆弧杆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圆弧面的圆环设计,形成较大的通孔使得透水率更高是解决内外层差的问题,紧凑的外型更比通常使用外径大流水口小的染色管浴比更低,同样的染缸提高装纱量约30%,减少了水、电、蒸汽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2、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圆弧型条设计,方便染色后的完全退绕,不留底纱不造成浪费,一次性完成减少多次退绕的工序,而节约了时间减少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提高了产量与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所示,染色管,包括空心圆柱管1,所述空心圆柱管1包括两端的组合部2,其中一端的组合部2上设有台阶3,两端的组合部2之间通过八根纵向立柱4连接,每相邻两根立柱4之间通过复数个圆弧杆5连接,形成了复数个相互平行的圆环6,圆环6的外侧为圆弧面,立柱与上下圆环形成一弧形通孔7,采用圆弧面的圆环设计,形成较大的通孔使得透水率更高是解决内外层差的问题,方便染色后的完全退绕,不留底纱不造成浪费,一次性完成减少多次退绕的工序,而节约了时间减少对化纤纱线的二次磨损,从而提高了产量与质量,另外紧凑的外型更比通常使用外径大流水口小的染色管浴比更低,同样的染缸提高装纱量约30%,减少了水、电、蒸汽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
但是,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火团,未经吴火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04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塔文一体式转炉煤气净化塔
- 下一篇:一种多向旋转自清洗悬浮球填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