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螺纹缠绕管束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0588.0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计川;吕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森博特种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2 | 分类号: | F28D7/02;F28F9/013;F28F1/00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螺纹 缠绕 管束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螺旋缠绕管束式列管换热器,主要用于化工、食品,医药过程的换热器,适用于物料的冷凝。
背景技术
现有的换热器多是管壳式换热器,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一般采用光滑管作为传热元件,弓形折流板支撑管束,同时折流板又具有导流作用,可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迫使流体按照规定的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的湍动程度。壳程流体流动时在转折区及进出口附近涡流的滞留区都会形成流动和传热死区,从而降低了传热效率。壳程流体横向冲刷换热管束,造成较大的流动阻力,并且在大的雷诺数下换热管束发生流体诱导振动,而导致换热管泄露而失效。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而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温差相差很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故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传热面积小,热交换效率低,体积大,而且耗能较大,浪费资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能耗小、结垢倾向低、体积小和维修方便的螺纹螺旋缠绕管束式列管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螺纹螺旋缠绕管束式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主要由壳体、两块厚管板和换热管束组成,所述两块厚管板分别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上、下方,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和下封头,所述上封头和下封头上设置有进出口,在所述壳体中安装有折流板,在所述两块厚管板上对称设置有数量相等的小管板,所述换热管束设置于两块厚管板之间且两端与小管板相连。
所述换热管束的两端通过涨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小管板相连,所述小管板通过涨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厚管板相连。
所述换热管束由三根或三根以上的螺纹换热管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形成,并且换热管缠绕后的截面呈等边三角形。
所述换热管为薄壁细长金属管,其金属管外壁有螺纹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换热管组的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加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2、等长换热管使换热器换热均匀,提高了换热,稳定性。
3、厚管板设计可以采用涨接或焊接方式,连接换热管束,使在换热过程中不易泄漏,防止换热管组变形,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年限。
4,换热率大大提高。
5,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厚管板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
壳体1
厚管板2
小管板3
换热管束4
上封头5
下封头6
折流板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纹螺旋缠绕管束式列管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主要由壳体1、两块厚管板2和换热管束4组成,所述两块厚管板2分别设置于壳体1内部的上、下方,在所述两块厚管板2上对称设置有数量相等的小管板3,所述换热管束4设置于两块厚管板2之间且两端通过涨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小管板3相连,所述小管板3通过涨接或焊接的方式与厚管板2相连,在所述壳体1的外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封头5和下封头6,所述上封头5和下封头6上设置有进出口,在所述壳体1中安装有折流板7。
所述换热管束4由三根及以上的螺纹换热管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形成,并且换热管缠绕后的截面呈等边三角形,换热管为一种薄壁细长金属管,其金属管外壁可有螺纹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森博特种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森博特种换热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0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列腺癌荧光定量PCR诊断试剂盒
- 下一篇:用于照明装置的光学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