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感应炉浇注用的帽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1705.5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陈啸虎;赵月青;杨桦;黄远晟;吴伟;冯斌;王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特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10 | 分类号: | B22D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肖祎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感应炉 浇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用的帽口,尤其是指真空感应炉电极冶炼浇注生产线中用来降低浇注钢锭缩孔的大小和深度,消除夹杂的一种真空感应炉浇注用的帽口。
背景技术
真空感应炉是一种特殊的冶金炉,加料、熔化、精炼、浇注全过程在真空状态下进行。采用真空感应炉冶炼的钢(或合金),具有夹杂物少、纯净度高的特点,因此,真空感应炉常用于一些高品质钢(或合金)的生产冶炼。
真空感应炉的浇注工艺是模注:将高温液态的钢水通过中间溜槽(浇口)过渡,倒入钢锭模,冷却后变为固态钢锭。
真空感应炉的浇注工艺采用上注法,普遍是在锭模上部安装耐火材料帽口(主要成分Al2O3)后进行浇注、通过帽口进行补缩来控制缩孔的大小和深度(尽量减少电极棒在冷凝时浇注钢锭产生的缩孔)。
参见图3,真空感应炉使用的帽口一般包含:
帽口耐材11,参见图1,其是由脆性耐火材料制成的圆锥管型环口;
帽口铁壳12,参见图2,其是置放帽口耐材11的铁壳,帽口耐材11放入帽口铁壳12内,帽口耐材11与帽口铁壳12之间用石英砂14填充,帽口铁壳12的两侧用圆钢13插入并与帽口铁壳12固定,起到吊耳作用。使用时,帽口的上口使用耐火泥封口,经烘烤后,安装到钢锭模的顶部进行浇注。
上述结构的帽口在浇注过程中,帽口耐材的耐火材料在热震、侵蚀的作用下引起结构松弛及其构成组分会部分溶解到钢水中去,增加了钢水中的氧与非铁元素,形成夹杂,不利于清洁钢铁冶炼,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耐火材料的帽口耐材只能使用一次,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真空感应炉浇注用的帽口,可以消除夹杂,并能起到与现有帽口相同的保温及补缩效果,并且能够连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真空感应炉浇注用的帽口,其包含:
帽口内壁,是由铸铁制成的圆锥管型环口;
帽口外壁,是由铸铁制成的圆管型外壳,置于所述帽口内壁的外面,并将其包裹,帽口外壁的底部与帽口内壁的底部连接固定;帽口外壁的两侧中间设有吊耳;
保温材料,填充在帽口内壁与帽口外壁之间的空间部分,保温材料的顶部于帽口内壁与帽口外壁之间的上口设置耐火泥封口。
所述帽口内壁与帽口外壁采用一次浇注成型。
所述保温材料采用硅酸铝纤维。
所述吊耳是用圆钢插入至帽口内壁并与帽口内壁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帽口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帽口的内、外壁材质为铸铁,并一次浇注成型,在真空感应炉的浇注过程中,帽口能承受高温及高温荷重作用,且体积稳定,内壁不会在热震、侵蚀的作用下引起结构松弛及构成组分部分溶解到钢水中去,不会形成夹杂,有利于提高钢铁冶炼的质量;
2、由于帽口的内、外壁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因此帽口保温效果达到补缩要求;
3、由于帽口的内、外壁材质为铸铁,并一次浇注成型,因此安装时操作简便,并可反复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帽口耐材的示意图(剖视图);
图2为现有帽口铁壳的示意图(剖视图);
图3为由图1帽口耐材与图2帽口铁壳装配成的现有帽口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帽口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真空感应炉浇注用的帽口包含:
帽口内壁21,是由铸铁制成的圆锥管型环口;
帽口外壁22,是由铸铁制成的圆管型外壳,置于所述帽口内壁21的外面,并将其包裹,帽口外壁22的底部与帽口内壁21的底部连接固定,本实施例帽口内壁21与帽口外壁22采用一次浇注成型;帽口外壁22的两侧中间设有吊耳23,吊耳23是用圆钢插入至帽口内壁并与帽口内壁固定,一则强化吊耳,二则稳定帽口内壁,防止变形。
帽口外壁,是由铸铁制成的圆管型外壳,置于所述帽口内壁的外面,并将其包裹,帽口外壁的底部与帽口内壁的底部连接固定;帽口外壁的两侧中间设有吊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特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特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17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盐污泥资源化及安全处置生产系统
- 下一篇:生化电絮凝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