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缆支撑的万向铰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2056.0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影;王宝民;曹翠柳;吕元苓;王义山;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43/00 | 分类号: | B64D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5006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缆 支撑 万向 铰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电缆支撑的万向铰接装置,用于航空器航空物探飞机上的电缆支撑。
背景技术
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法已经在国外航空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应用多年,但该领域对中国一直实行技术封锁。现以Y12IV型飞机为载机开展时间域飞机的研制工作,在保证飞行安全和发射线圈气动稳定性的前提下,发射线圈的面积应尽量大。发射线圈由机身尾部开始,由机翼两侧,前机身共同支撑形成一定的包络面积,最终发射线圈回到后机身的外延单杆支撑结构。如果没有一种结构支撑,发射线圈从机翼直接到后机身的单杆结构,包络面积有限,只能采取增长单杆结构,满足包络面积要求。这样飞行难度增加,飞行的危险性很大。为了增大发射线圈的包络面积,减小单杆结构长度,在外延的单杆结构上设计一种支撑结构,这种支撑结构一端与单杆结构连接,另一端与发射线圈连接,实现了增大包络面积的目的。这种支撑结构,采用接头与单杆结构连接,如采用普通的接头连接,也可实现将发射线圈进行支撑的目的,但对单杆支撑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很高,这样即增加了结构重量,也降低了飞机本身的载物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支撑的万向铰接装置,其目的是增大发射线圈的包络面积,降低外延单杆支撑结构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用于电缆支撑的万向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连接接头、中间接头、管接头、长杆和支撑架,连接接头一端与单杆连接,另一端通过中间接头与管接头连接,管接头与长杆连接,支撑架与长杆的另一端连接,并用于固定和保持发射线圈。
该装置将接头设计进行分解,将一个接头转变为三个结构简单的接头进行螺接组成。三个接头形成一种万向结构,与单杆结构的连接强度大大的降低,也实现了支撑发射线圈的作用,实现了增加发射线圈包络面积并躲开了水平尾翼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装置作进一步地详述:
参见附图1~2所示,该种用于电缆支撑的万向铰接装置安装在飞机的尾部,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连接接头1、中间接头2、管接头3、长杆4和支撑架5,连接接头1一端与单杆连接,另一端通过中间接头2与管接头3连接,管接头3与长杆4连接,支撑架5与长杆4的另一端连接,并用于固定和保持发射线圈,使发射线圈在同一平面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受到863计划2006AA06A206课题资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万向铰接结构后,后机身外延单杆支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降低,对结构重量大有裨益,对单杆支撑结构也有所简化。这种连接形式简单,也方便拆卸,结构本身进行简化后还能实现增大包络面积的功能。采用这种万向铰接结构,结构形式也进行了简化,将一个结构复杂的支撑结构简化为三个结构简单的接头进行螺接的结构形式,这样降低了加工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未经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温外墙
- 下一篇:一种冷库的库板与墙梁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