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物体表面处理的液体冷热交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2848.8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志;孙朝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志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3/00 | 分类号: | F25B13/00;F25B29/00;F25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许冬生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物体 表面 处理 液体 冷热 交换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物体表面处理的液体冷热交换设备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这种结构的设备只能进行单一冷热交替使用,而且,在制热时,需要单独引入发热管来进行,当需要制冷时,冷凝器将排出热风并将其散失掉,从而使得现有的设备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的用于物体表面处理的液体冷热交换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物体表面处理的液体冷热交换设备,包括压缩机及与压缩机连接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两端分别与一四通阀的两端连接,所述的热交换器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前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均具有液体出口和液体入口,前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分别与前述四通阀的另外两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压缩机上设有压力控制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连接有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分别经各自的毛细管连接有各自的过滤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为管状交换器,该管状交换器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前述的内层管和外层管之间具有制冷剂。所述的内层管以螺纹管为优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交换器来替代冷凝器,在制热时也无需提供发热管,同时也能达到冷热同时制备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资源,效率比现有设备提高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热交换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物体表面处理的液体冷热交换设备包括压缩机1及与压缩机连接的热交换器,压缩机1两端分别与一四通阀3的两端连接,热交换器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热交换器41和第二热交换器42,第一热交换器41和第二热交换器42均具有液体出口和液体入口,第一热交换器41和第二热交换器42的另一端分别与四通阀3的另外两端连接。
进一步,压缩机1上设有压力控制器2。第一热交换器41和第二热交换器42分别经各自的毛细管61和毛细管62连接有各自的过滤器51和过滤器52。
如图2所示,第一热交换器41为管状交换器,该管状交换器包括内层管102和外层管101,内层管102和外层管101之间具有制冷剂103,内层管102为螺纹管。第二热交换器42的结构可参照第一热交换器设计。
采用交换器来替代冷凝器,在制热时也无需提供发热管,同时也能达到冷热同时制备的目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节约资源,效率比现有设备提高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志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志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28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