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氮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3251.5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史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汉祥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96;B01D47/06;B01D53/6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5301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烟气 脱硫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净化工业燃烧产生的烟气,使烟气脱硫脱氮的设备。
背景技术
工业燃料燃烧产生的工业烟气主要是指工业锅炉的燃烧产生的大量烟气和粉尘,在我国,SO2主要来自燃煤燃烧排放的约占90%,NOx90%来自燃料燃烧,火电企业和金属冶炼企业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因此脱硫脱氮是中国治理燃煤污染改善大气环境的最主要目标。例如金属冶炼中的炼钢厂,其排出的烟气中包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化物钢渣及其它的废渣粉尘等;火力电厂排出的烟气中包含有碳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粉煤灰等。
目前净化工业烟气主要是脱氮、脱硫和除尘,脱硫和除尘一般都是采用传统的水淋法。燃烧后烟气脱氮是控制NOx排放的重要方法,大部分烟气中的NOx都是通过该法进行处理,现有的燃烧后烟气脱氮脱硫技术有以下几种:(1)组合法,是用石灰石石膏法湿式脱SO2(FGD)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NOx组合的技术,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多数采用这种方法,该组合技术中湿法脱硫效率高,达90%~98%,该组合技术中用氨还原脱氮,缺点是脱氮的催化剂维护比较麻烦,不要不同的加氮。(2)电子束法(EBA),电子束法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粒子照射,使其SO2和NOx氧化生成硫酸和硝酸,再与添加的氨反应生成硫酸氨和硝酸氨,电子束法处理烟气的优点是用一个过程能同时脱硫脱氮,且去除效率高,不用催化剂,所以不存在催化剂中毒,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设备结构简单,对烟气条件变化适应性强,容易控制,存在的不足是耗电量大,由此占的运行费用很高,烟气辐射装置还不适合用于大规模应用系统,处理后的烟气仍然存在排放氮、硫酸和一氧化二氮的可能性。(3)活性焦吸附法,用活性焦进行烟气的同时脱硫和脱氮,SO2是通过活性焦的微孔催化吸附作用,生成硫酸储存于焦碳微孔内,NOx是在加氨的条件下,经活性焦的催化作用生成水和氮气再排入大气,优点是脱硫率高,在低温下(100~200℃)能得到高的脱氮率(80%),因而不需要升温装置,过程中不用水,无需处理装置,没有二次污染问题,不足之处是吸附剂在运行中有磨损消耗,使用成本高,吸附量小,当烟气中NOx含量高时,吸附剂用量多、消耗大,设备体积庞大,所以应用并不广泛。目前同时具有脱硫脱氮功能的设备或方法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041688A”的“一种烟气同时脱硫脱氮并副产硫酸铵的方法”,或者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3028301A”的“脱硫脱氮除尘器”,都是通过氨脱氮脱硫,烟气温度很高,一般都超过100摄氏度,要将烟气中的废渣粉尘去除和冷却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水淋法,实际使用时氮极易溶于水,因此采用氨脱氮脱硫不仅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而且很难同时得到很高的脱氮率和脱硫率。另外一种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078760A”的“一种烟气脱硫脱氮方法”,利用H2O2脱氮脱硫,其优点是脱氮率高,不足之处是H2O2是作为一种吸收剂使用,脱硫率不理想,H2O2需要不停的从外部加入吸收塔中,大规模使用时不仅原料成本高,并未使用和维护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用于烟气脱硫脱氮的设备对烟气同时脱硫脱氮净化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可以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氮净化处理,且脱氮率和脱硫率高,使用成本低的用于烟气脱硫脱氮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脱氮的设备,包括进气管、回流管、第一多项反应器、吸收塔、第二多项反应器、循环浆料池、蒸汽控温装置、料浆排出装置、浆液循环装置、出气管道、烟囱管道和除雾器;进气管与吸收塔顶端相连,第一多项反应器安装在进气管内,第二多项反应器安装在吸收塔内,循环浆料池处于吸收塔的底部;出气管道的进气端连在吸收塔上,其位置处于循环浆料池与第二多项反应器之间,出气管道的出气端连在烟囱管道的下部上,回流管的进气端连在出气管道上,回流管的出气端连在进气管上,且回流管连在进气管上的位置处于第一多项反应器之前,回流管上设有抽气控制阀;蒸汽控温装置、料浆排出装置均连通循环浆料池;浆液循环装置包括浆料循环泵、浆料管和浆料注入口,浆料循环泵和浆料注入口连在浆料管上,浆料管的一端连通吸收塔,其位置处于吸收塔内第二多项反应器的上方,浆料管的另一端连通循环浆料池;除雾器安装在烟囱管道内,且除雾器的位置处于出气管道的出气端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汉祥,未经史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3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