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4002.8 | 申请日: | 2013-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1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军;宋爽;刘超;李伟;任金虎;于胜红;崔巍;王宁;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围岩 支护 让压锚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巷道围岩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水利工程、隧道工程以及矿山工程等中都会用到锚杆支护技术。在矿上工程中,我国多数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巷道维护困难,锚杆技术显著的提高了巷道的支护效果,较大的降低了支护成本,并减轻了人工的劳动强度。传统的锚杆有分楔缝式锚杆、倒楔式锚杆、涨壳式锚杆等,但这些锚杆锚固力低,支护刚度小,可靠性差。现有支护锚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条件下,尤其是全煤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设计的要求,对煤矿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便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锚杆体外侧的齿与让压锚具内侧的齿在来压时咬合在一起,且在让压锚具内侧齿的作用下,锚杆体只能向围岩方向单方向移动,进而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起到让压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体、让压锚具、支撑垫板和锁紧螺母,所述让压锚具为中空结构且安装在围岩内部,所述让压锚具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咬合齿,所述锚杆体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咬合齿,所述第二咬合齿与第一咬合齿相配合且使得锚杆体只能向围岩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垫板套在锚杆体的外端,所述支撑垫板上开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围岩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锁紧螺母设置在锚杆体的外端端部以将支撑垫板锁紧固定在锚杆体上,所述锁紧螺母位于支撑垫板的外侧。
上述的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体为钢锚杆体,所述让压锚具为钢让压锚具,所述支撑垫板为钢支撑垫板。
上述的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垫板为方形支撑垫板。
上述的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孔对称布设在支撑垫板的四个角上。
上述的一种围岩支护让压锚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便捷。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锚杆体外侧的齿与让压锚具内侧的齿在来压时咬合在一起,且在让压锚具内侧齿的作用下,锚杆体只能向围岩方向单方向移动,进而承受更大的作用力,起到让压作用。
3、本实用新型在来压时,锚杆体外侧的齿与让压锚具内侧的齿相咬合,使得锚具的压载荷稳定。
4、本实用新型锚杆体的让压行程大,后期承载能力大。
5、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不仅能很好的适用于煤矿巷道围岩支护,且还可适用于重力坝加固、桥梁工程、边坡工程的支护过程中。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锚杆体; 2—让压锚具; 3—锁紧螺母;
4—支撑垫板; 5—第一咬合齿; 6—第二咬合齿;
7—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锚杆体1、让压锚具2、支撑垫板4和锁紧螺母3,所述让压锚具2为中空结构且安装在围岩内部,所述让压锚具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咬合齿5,所述锚杆体1的内端设置有第二咬合齿6,所述第二咬合齿6与第一咬合齿5相配合且使得锚杆体1只能向围岩方向移动,所述支撑垫板4套在锚杆体1的外端,所述支撑垫板4上开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围岩上的固定孔7,所述固定孔7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锁紧螺母3设置在锚杆体1的外端端部以将支撑垫板4锁紧固定在锚杆体1上,所述锁紧螺母3位于支撑垫板4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锚杆体1为钢锚杆体,所述让压锚具2为钢让压锚具,所述支撑垫板4为钢支撑垫板;不仅成本低,且对围岩的支护稳定性高。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垫板4为方形支撑垫板。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孔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孔7对称布设在支撑垫板4的四个角上;便于将支撑垫板4稳定的固定在围岩上,以防止支撑垫板4在支护时翘起来。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7为螺纹孔,连接方便,固定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4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漂浮腔室
- 下一篇:一种电渗透脱水机添加无机絮凝剂的污泥脱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