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7897.0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涛;林庆芳;陈伟;金开建;祝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E02D2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工程 防水 堵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施工防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中,由于设计不周、构造处理不当、选材不良、施工质量不好、地基下沉以及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引起工程附近水文地质的改变等因素,导致正在施工或已竣工的工程,发生渗漏水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现有的地下工程采用的管片连接的方式,而采用管片连接的方式,一般是在管片之间采用防水密封垫密封的方式进行密封,然而其使用久后还是容易在管片之间产生渗漏水现象,会使钢筋混凝土内部存在的氢氧化钙溶失,PH值变小,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并会加快结构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到结构安全,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
现在的地下工程的渗漏,须常年采用机械排水和使用抽湿机或用吸湿剂除湿,均会造成能耗损失,成本飙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结构,它可以使地下工程中的管片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堵漏,保证地下工程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管片,所述相邻的两个管片的相邻的侧壁上部之间成型有沟槽,相邻的两个管片的相邻的侧壁下部之间成型有缝隙,缝隙与沟槽相通、其在沟槽的下方;
所述缝隙内通过加压灌注有注浆液层,沟槽内填充有封缝材料层和嵌缝材料层,注浆液层的上顶面与封缝材料层的底面相接触,封缝材料层的顶面与嵌缝材料层的底面相接触,嵌缝材料层的上顶面与其两侧管片的内侧壁的相邻部分上均涂有抹面层。
所述嵌缝材料层的上顶面与其两侧管片的内侧壁的相邻部分持平。
所述注浆液层由水溶性聚氨酯浆液凝固而成。
所述封缝材料层由双快水泥凝固而成。
所述嵌缝材料层为环氧烟焦油涂层。
抹面层为氯丁胶聚合物砂浆抹面层。
所述注浆液层的上顶面为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堵漏方便,它可以使地下工程中的管片之间的缝隙进行防水堵漏,保证地下工程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成型沟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灌注注浆液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一种地下工程防水堵漏结构,包括相邻的两个管片10,所述相邻的两个管片10的相邻的侧壁上部之间成型有沟槽1,相邻的两个管片10的相邻的侧壁下部之间成型有缝隙2,缝隙2与沟槽1相通、其在沟槽1的下方;
所述缝隙2内通过加压灌注有注浆液层3,沟槽1内填充有封缝材料层4和嵌缝材料层5,注浆液层3的上顶面与封缝材料层4的底面相接触,封缝材料层4的顶面与嵌缝材料层5的底面相接触,嵌缝材料层5的上顶面与其两侧管片10的内侧壁11的相邻部分上均涂有抹面层7。
所述嵌缝材料层4的上顶面与其两侧管片10的内侧壁11的相邻部分持平。
所述注浆液层3由水溶性聚氨酯浆液凝固而成。
所述封缝材料层4由双快水泥凝固而成。
所述嵌缝材料层5为环氧烟焦油涂层。
抹面层7为氯丁胶聚合物砂浆抹面层。
所述注浆液层3的上顶面为弧形面,封缝材料层4的底面为弧形凹面。
见图1至3所示,其操作工序包括:打毛、切割、剔槽;抽管、嵌缝、抹面、注浆。
1、凿毛、割缝、剔槽凿毛;在两个相邻管片10接缝两侧上部各凿宽20cm,人工用剁斧凿毛,露出新鲜混凝土基面并使其粗糙,为增强刚性抹面与混凝土的良好粘结打下基础。接着进行割缝、剔槽;用金刚石锯片混凝土切割机切割,切割宽度4~5cm,沟深5~6cm,然后用冲击电钻剔槽,最后用电铲和人工精修成5~6cm深的沟槽1。
然后进行抽管操作,即采用φ14mmPVC胶管放置在沟槽1的底部,双快水泥或其他快凝水泥压管封缝形成封缝材料层4,接着进行抽管作业,将胶管从沟槽1的一端抽出,另一端留一个引水注浆管20。
其中抽管后就使得封缝材料层4的底面成型为弧形凹面,方便后续灌注注浆液时流通方便,灌注彻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7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地机行走与制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高弹抗拉耐低温多功能橡胶止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