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凝聚槽抽气式纺纱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719144.3 申请日: 2013-11-14
公开(公告)号: CN203602799U 公开(公告)日: 2014-05-21
发明(设计)人: 肖美娜;窦华书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D01H4/10 分类号: D01H4/10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地址: 310018 浙江省***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螺旋 凝聚 槽抽气式 纺纱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纱设备领域,涉及转杯纺纱机,具体涉及一种螺旋凝聚槽抽气式纺纱杯。

背景技术

在新型纺纱方法中,转杯纺纱因其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好,已成为应用面十分广泛的一种纺纱方式。由于独特的纺纱原理和完全不同于环锭纺纱的设备机构,转杯纺纱具有明显的优点:转速高、产量大,可高达15万转/分,卷装容量大,工艺流程简单,适纺原料多和成本较低等。

纺纱杯作为转杯纺纱机的重要部件,对纱线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现有转杯纺纱机上的抽气式纺纱杯在回转纱条剥取凝聚须条的过程中,会在剥离点和须条尾端产生骑跨纤维。在纺纱过程中,骑跨纤维的头端随回转纱条前移,尾端随纺杯转动,当骑跨纤维的头端剥离以后,其尾端从凝聚须条中抽出,缠绕在纱条表面,成为缠绕纤维。缠绕纤维反向、无规则地缠绕于纱条表面,其纤维强力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影响转杯纺纱线的外观和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旋凝聚槽抽气式纺纱杯,该抽气式纺纱杯能有效地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和杯体,杯座设置在杯体的底部;所述的杯座整体为沿轴心开设有通孔的圆柱形;所述的杯体包括上部杯体、中部杯体和下部杯体;上部杯体为正置的圆台形,中部杯体为圆柱形,下部杯体为倒置的圆台形,中部杯体的上、下沿分别与上部杯体和下部杯体相接;所述的上部杯体、中部杯体和下部杯体围合成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开放设置,底部与杯座的通孔贯通;所述中部杯体的内壁加工有凝聚螺纹,形成环形的凝聚槽。

所述的凝聚螺纹类型为普通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管螺纹或锥螺纹,螺距为2~5mm,螺纹长度为螺距的1~2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纺纱杯凝聚槽的优化设计,在凝聚槽的侧壁加工凝聚螺纹,可有效地将凝聚须条剥离点和凝聚须条尾端分离,消除骑跨纤维的生成条件,从而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凝聚须条的形态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抽气式纺纱杯中凝聚须条的形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螺旋凝聚槽抽气式纺纱杯包括一体成型且同轴设置的杯座1和杯体,杯座1设置在杯体的底部;杯座1整体为沿轴心开设有通孔的圆柱形;杯体包括上部杯体2、中部杯体3和下部杯体4;上部杯体2为正置的圆台形,中部杯体3为圆柱形,下部杯体4为倒置的圆台形;中部杯体3的上、下沿分别与上部杯体2和下部杯体4相接;上部杯体2、中部杯体3和下部杯体4围合成与杯体外壁形状一致的空腔5;空腔5的顶部开放设置,底部与杯座1的通孔贯通;中部杯体3的内壁加工有凝聚螺纹,形成环形的凝聚槽6。凝聚螺纹的螺纹类型为普通螺纹,螺距为2mm,螺纹长度为3mm。

如图1和2所示,纤维进入杯体的凝聚槽6中凝聚、加捻,形成的凝聚须条7在凝聚槽6中沿凝聚螺纹呈螺旋状排列;在凝聚螺纹尾部,凝聚须条的头端为剥离点8,回转纱条9剥取凝聚须条7的头端,使其在剥离点8剥离,并由引纱罗拉10握持输出。

该螺旋凝聚槽抽气式纺纱杯通过对纺纱杯凝聚槽的优化设计,在凝聚槽6的侧壁加工凝聚螺纹,可有效地将凝聚须条剥离点和凝聚须条7尾端分离,消除骑跨纤维的生成条件,从而有效地减少骑跨纤维的形成,抑制缠绕纤维的产生,增加转杯纺纱线的美观度,增强转杯纺纱线的强度,改善纱线的质量。

如图3所示,现有抽气式纺纱杯在回转纱条9剥取凝聚须条7的过程中,剥离点8与凝聚须条7尾端之间的空隙会被少量的纤维所填补,这些纤维的两端分别骑跨在凝聚须条7的尾端和剥离点8上,形成骑跨纤维11。在纺纱过程中,骑跨纤维11会缠绕在纱条表面,成为缠绕纤维,缠绕纤维反向、无规则地缠绕于纱条表面,其纤维强力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影响转杯纺纱线的外观和强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1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