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心外圆磨削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267.7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2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彭洪富;梅小情;张小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5/18 | 分类号: | B24B5/18;B24B5/3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7500 贵州省丹寨***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心 磨削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磨削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心外圆磨削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是采用外圆磨床上对于工件外圆表面进行磨削加工。但是对于橡胶类工件用外圆磨床不方便夹持,尤其是对于尺寸较小的工件,且在工件表面包覆橡胶,加工时只需要磨削橡胶部位,此类工件用外圆磨床加工时不方便顶尖夹持,且其砂轮较窄,易导致工件弯曲变形,难以保证其磨削质量,
为解决采用外圆磨床加工橡胶类工件外圆表面所存在的不足,目前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无心外圆磨床,在用无心磨床磨削工件时,由于橡胶类工件不便于用传统的刀板支撑方式研磨,所以只能靠支撑两端的金属部位进行磨削。采用这种无心外圆磨床,通常是工件的两端由三个滚轮支撑,下面两个滚轮由电机驱动,上面的滚轮由气缸推动压紧工件。然后整个机构安装于机床下滑板上,跟随下滑板一起进给磨削。采用这种外圆磨削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构两端对对工件支撑的同轴度较差,气缸压紧力不足,且运行不稳定,工件易跳动,从而影响磨削精度,且长度不可调节,只能适应一种长度的工件,通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心外圆磨削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无心外圆磨削机构,包括导轨及分别安装在导轨两端的主动座和从动座,所述主动座和从动座内分别设置有主动内锥顶尖和从动内锥顶尖,且在主动内锥顶尖和从动内锥顶尖外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转套和从动转套,在靠近主动座一端安装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于主动座内的主动内锥顶尖相连。
所述主动内锥顶尖的尾部采用莫氏圆锥与主动转套装配在一起。
所述从动内锥顶尖的尾部采用莫氏圆锥与从动转套装配在一起。
所述主动转套和从动转套内均设置有内锥顶尖顶出螺杆。
所述从动座内位于从动转套外侧依次套装有伸缩套筒和导向套筒。
所述主动转套通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安装于主动座内,且角接触球轴承采用背对背安装形式。
所述从动转套通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安装于伸缩套筒里,且角接触球轴承采用背对背安装形式。
所述伸缩套筒尾部与从动座内部设计成气缸结构。
所述从动座的尾部设置有夹紧调节螺母。
所述导轨上位于工件下方设置有吸尘口,吸尘口与吸尘器管固定座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动内锥顶尖夹持工件,夹持可靠,运行较稳定,磨削精度高。由于伸缩套筒尾部与从动座内部设计成气缸结构,通过手动换向阀通气后可使其向内缩,此时可放置工件在两锥套之间,阀换向后尾部的弹簧压住其向外伸,从而夹紧工件;由于在从动座的尾部设置有夹紧调节螺母,使得夹紧力可通过夹紧调节螺母进行调节,保证合适的夹紧力以避免较细的工件不被顶弯曲,从而提高产品的磨削质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在磨削机械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方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锥顶尖顶出螺杆,2-夹紧调节螺母,3-从动座,4-从动内锥顶尖,5-工件,6-主动座,7-防护罩,8-导轨,9-驱动装置,10-吸尘器管固定座,11-吸尘口,12-主动内锥顶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心外圆磨削机构,包括导轨8及分别安装在导轨8两端的主动座6和从动座3,所述主动座6和从动座3内分别设置有主动内锥顶尖12和从动内锥顶尖4,且在主动内锥顶尖12和从动内锥顶尖4外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转套和从动转套(图中未示出),在靠近主动座6一端安装有驱动装置9,驱动装置9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设置于主动座6内的主动内锥顶尖12相连。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采用带传动形式,为包括传动机构,提高机构运行安全性,在传动机构完成设置有防护罩7。在使用时,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带动主动内锥顶尖12及其工件5转动,从而带动从动内锥顶尖4一起转动,实现对工件5的磨削功能。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主动内锥顶尖12和从动内锥顶尖4夹持工件,夹持可靠,运行较稳定,磨削精度高。
所述主动内锥顶尖12和从动内锥顶尖4的尾部均采用莫氏圆锥与转套装配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中优先选用2号莫氏圆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兴富祥立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2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T铁的锻造中孔冷锻模具
- 下一篇:高线径比T铁打头组合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