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塔消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9481.2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03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何仁初;佟宝林;陈泾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仁初;佟宝林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B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20012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塔消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脱硫塔消泡系统。
背景技术
燃烧后烟气脱硫是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一种脱硫技术,一般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种,所用的吸收剂主要含有石灰石、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钠和氨水等。
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脱硫系统包括可使烟气导入其内部的脱硫塔,脱硫塔的塔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喷出脱硫剂的脱硫剂喷出口,当脱硫剂从脱硫剂喷出口喷出时,其与塔内含有酸性气体(SO2和SO3)的烟气混合并发生反应,进而实现脱硫效果。
由于许多化工厂有充足的乙烯废碱液,乙烯废碱液含氢氧化钠、碳酸钠等,pH值约为13;鉴于其成本低廉,因此可作为一种理想的脱硫剂。
但是,将乙烯废碱液作为脱硫剂进行脱硫时,当其从脱硫剂喷出口喷入至脱硫塔内并积累至一定量时,脱硫塔内经常会出现发泡(甚至液泛)的现象,如果发泡的现象不能被阻止,则会严重的降低脱硫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塔消泡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脱硫塔消泡系统,包括脱硫塔;
所述脱硫塔的塔壁上设置有用于喷出脱硫剂的第一通孔;
所述脱硫塔的塔壁上设置有用于喷出水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通孔处于所述脱硫塔内壁的开口到所述脱硫塔的塔顶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处于所述脱硫塔内壁的开口到所述脱硫塔的塔顶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脱硫塔消泡系统,在烟气脱硫的过程中,脱硫剂可以通过脱硫塔的塔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喷出,进而与塔内的烟气混合并发生反应以实现脱硫。脱硫塔的塔壁上还设置了用于喷出水的第二通孔,而且所述第二通孔处于所述脱硫塔内壁的开口与所述脱硫塔的塔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处于所述脱硫塔内壁的开口与所述脱硫塔的塔顶之间的距离,即第二通孔设置在了第一通孔的上方,因此,在脱硫的同时,可以从第二通孔喷出水,喷出的水在下落的过程中,与脱硫过程中形成的气泡接触,并将产生的气泡打碎,实现了消泡的效果,进而助于提高脱硫效果。
此外,当乙烯废碱液作为脱硫剂时,产生的气泡是一种气/液/固界面的分散体系,在气泡界面上形成的弹性膜稳定性不是很强,常态下比较容易破裂。因此,通过从第二通孔喷出并下落的水非常易于实现物理破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二提供的脱硫塔消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脱硫塔消泡系统,包括脱硫塔101;
脱硫塔101的塔壁上设置有用于喷出脱硫剂的第一通孔102;
脱硫塔101的塔壁上设置有用于喷出水的第二通孔103;
所述第二通孔103处于所述脱硫塔101内壁的开口到所述脱硫塔101的塔顶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02处于所述脱硫塔101内壁的开口到所述脱硫塔101的塔顶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脱硫塔消泡系统,在进行烟气脱硫的过程中,脱硫剂可以通过脱硫塔101的塔壁上设置的第一通孔102喷出,进而与塔内的烟气混合并发生反应以实现脱硫。而脱硫塔101的塔壁上还设置了用于喷出水的第二通孔103,而且第二通孔103处于脱硫塔101内壁的开口与脱硫塔101的塔顶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通孔102处于脱硫塔101内壁的开口与脱硫塔101的塔顶之间的距离,即第二通孔103设置在了第一通孔102的上方,因此,在脱硫的同时,可以从第二通孔103喷出水,喷出的水在下落的过程中,与脱硫过程中形成的气泡接触,并将产生的气泡打碎,实现了消泡的效果,进而助于提高脱硫效果。
此外,当乙烯废碱液作为脱硫剂时,产生的气泡是一种气/液/固界面的分散体系,在气泡界面上形成的弹性膜稳定性不是很强,常态下比较容易破裂。因此,通过从第二通孔103喷出并下落的水非常易于实现物理破泡的效果。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脱硫塔消泡系统得到更好的应用,更加有效应用到烟气脱硫领域中,本实用新型还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提供了实施例二,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一的脱硫塔消泡系统进一步的增加和限定,现做详细的阐述和解释,请参考图1: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仁初;佟宝林,未经何仁初;佟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94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光膜片压弯方法和偏光镜片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控温式夹层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