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模的导流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1947.2 | 申请日: | 2013-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6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简伟文;李磊;黄毅;尹之华;蓝春晓;陈永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导流 通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特别涉及对低压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压铸模的导流通道是沟通模具型腔与压铸机室熔炉的中间过渡通道,亦是金属液进入模具型腔的通道,对金属液的流动状态、速度和压力的传递、排气效果以及压铸模的热平衡状态等起着控制和调节作用。现有导流通道只是对铝液进行导向,无法对铝液进行优化,导致大片金属氧化膜进入产品内部进而影响产品的铸造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压铸模的导流通道,包括通道壁体,所述通道壁体内具有金属液的输送流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流道中设置有能够扰流的栅栏。
其中,所述栅栏的端部可以分别焊接在所对应的所述通道壁体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所述栅栏具有巨大的间隙,从而不会对流动的金属液构成流动的障碍,但是其能够打碎金属液内部的金属氧化膜,增加金属液流动的平稳性,使氧化膜在通过内浇口时,重新溶于金属液,并可以使产品充型更加平稳,提高铸件质量。
所述栅栏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栅栏由竖立在所述输送流道中的2根以上的钢柱构成,所述钢柱的上下两端可以分别焊接在所对应的所述通道壁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左、右相邻钢柱的间距为6毫米到15毫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钢柱包括沿流道分布的前排钢柱和后排钢柱,前后钢柱错位排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前、后排所述钢柱的间距为6毫米到15毫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钢柱的直径为4毫米到8毫米。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在所述钢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翼片,所述翼片与液体流动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翼片具有导流性,而且提高对金属氧化膜的穿破能力。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特别是低压压铸铝合金轮毂模具的导流通道产品中。
附图说明
图1 是应用到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 是应用到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 是应用到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 是应用到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 是应用到压铸模的导流通道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 是图5中其中一个钢柱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压铸模的导流通道,包括通道壁体1,所述通道壁体1内具有金属液的输送流道10,在所述输送流道10中设置有能够扰流的栅栏。所述栅栏呈格状,由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设置的钢柱组成,所述栅栏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
第一种,如图1所示,是所述输送流道10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4根所述钢柱(21、22、23、24)竖立在所述输送流道10中,其上下两端分别穿插在所述通道壁体1上,左、右相邻所述钢柱的间距为6毫米到15毫米。
第二种,如图2所示,是所述输送流道10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8根所述钢柱(21、22、23、24、25、26、27、28)竖立在所述输送流道10中,所述钢柱(21、22、23、24)的上端穿插在所述通道壁体1上,所述钢柱(25、26、27、28)的下端穿插在所述通道壁体1上,所述钢柱(21、22、23、24)、所述钢柱(25、26、27、28)对应在同一个截面,并且它们的顶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左、右相邻钢柱的间距为6毫米到15毫米。
第三种,如图3所示,是所述输送流道10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4根所述钢柱(25、26、27、28)竖立在所述输送流道10中,所述钢柱(25、26、27、28)的下端穿插在所述通道壁体1上,所述钢柱(25、26、27、28)的顶端面与所述通道壁体1之间具有间隙空间,左、右相邻钢柱的间距为6毫米到15毫米。
第四种,如图4所示,是沿金属液流动方向a的所述输送流道1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钢柱分前后两排,前排所述钢柱2与后排所述钢柱3之间具有6毫米到15毫米的间距。并且前排所述钢柱2的一端穿插在所述通道壁体1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输送流道10中。后排所述钢柱3的一端穿插在所述通道壁体1上,另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输送流道1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19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取件的液态锻模模具
- 下一篇:微耕机压箱压盖一环冷锻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