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的无杆采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3583.1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涛;朱天寿;慕立俊;曾亚勤;黄伟;甘庆明;李明;辛宏;张磊;韩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F04B4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永磁 直线 电机 驱动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的无杆采油装置,适用于定向井、斜井等易发生杆管偏磨的采油井,属于石油天然气工业井下作业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机械采油方式中,抽油机有杆泵举升系统以其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靠耐用、适应性广等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约占人工举升井数的90%左右。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抽油杆与油管之间存在固有的偏磨问题,随着油田含水的上升、泵挂的加深和特殊轨迹井的增多,这一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次,过多的传动环节、克服抽油杆本身重量及弹性变形要消耗一部分功率,最终导致抽油机有杆泵系统效率降低、维护工作量加大,增加了原油的开采成本。
井下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的无杆采油系统是将永磁直线电机置于井下,通过磁激励将电能转变为直线往复运动机械能,不需要任何中间转换机构的传动装置,从而直接驱动抽油泵实现举升抽油。与抽油机有杆泵采油系统相比,由于不需要抽油杆,消除了冲程损失,提高了抽油泵泵效和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能耗,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定向井普遍存在的杆管偏磨问题;应用数控方式调整系统运行参数,降低了后期运行维护成本和劳动强度;系统地面部分只有控制柜,井口占地面积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的无杆采油装置。与抽油机有杆泵采油系统相比,从根本上消除了杆管偏磨问题,减少了传动环节,有利于系统效率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井下永磁直线电机驱动的无杆采油装置由前活塞管、磁钢、尾管三部分组成;前活塞管在装置的最上端,磁钢在装置的中部,尾管在装置下端起;
下拉抽油泵筒与前活塞管螺纹连接,下拉泵柱塞与电机拉杆通过加销钉的转换接头连接,下拉泵接箍与油管连接。
所述的前活塞管由前活塞接箍,上活塞螺母,防砂盘根,导流管,前活塞管,连接轴,转换接头,前防砂活塞,动密封件,下活塞螺母,前活塞定位螺钉构成;
下拉泵柱塞与电机拉杆通过加销钉的转换接头连接,下拉泵下外管与电机前活塞接箍连接,下拉泵上接箍与油管尾端连接;
前防砂活塞通过两端的上活塞螺母、下活塞螺母与连接轴连接,前防砂活塞上装有防砂盘根及动密封件;
前活塞管上套有导流管,通过前活塞定位螺钉固定。
所述的磁钢由电缆,护线套管,引出线螺母,引出线垫片,动子缓冲垫,碟簧挡板,防砂盘根,定子,外筒,引出线连接法兰,引出线管,动子锁紧螺母,缓冲碟簧动密封件动子,动子支撑环构成;电机动子上端装有防砂盘根及动密封件与连接轴通过动子锁紧螺母连接,在连接轴上装有限位器:动子缓冲垫、碟簧挡板、缓冲碟簧;在动子与定子之间装有一系列的动子支撑环;
在电机电缆引出处装有引出线螺母、引出线垫片、引出线连接法兰、引出线管、电缆引出线套有护线套管。
所述的尾管柱由活塞螺母,动密封件,碟簧挡板,动子缓冲垫,尾管,尾管螺母,支撑管,上动子锁紧螺钉,防砂盘根,后防砂活塞,缓冲碟簧,下动子锁紧螺钉构成;电机动子下端装有防砂活塞,通过活塞螺母与上动子锁紧销钉配合连接,防砂活塞上装有防砂盘根及动密封件;
在防砂活塞下端装有限位器,包括:缓冲碟簧、碟簧挡板、动子缓冲垫、下动子锁紧螺钉,尾管的下端连接尾管螺母。
井下永磁直线电机连接下拉泵进行工作的过程如下:
上行程时,电机动子向上运行带动下拉泵柱塞向上运行,进油阀开启、出游阀关闭,完成抽油泵的吸入过程;下行程时,电机动子向下运行带动下拉泵柱塞向下运行,进油阀关闭、出油阀开启,完成抽油泵的排出过程。
本发明实现了无需抽油杆采油,从根本上解决了定向井无法消除的杆管偏磨问题;实现了电机到抽油泵的“零传动”,消除了冲程损失,提高了抽油泵泵效和系统效率,减少了作业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前活塞管柱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1、下拉泵柱塞,2、前活塞接箍,3、上活塞螺母,4、防砂盘根,5、导流管,6、前活塞管,7、连接轴,8、转换接头,9、前防砂活塞,10、动密封件,11、下活塞螺母,12、前活塞定位螺钉。
图2为磁钢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中,13、电缆,14、护线套管,15、引出线螺母,16、引出线垫片,17、动子缓冲垫,18、碟簧挡板,19、防砂盘根,20、定子,21、外筒,22、引出线连接法兰,23、引出线管,24、动子锁紧螺母,25、缓冲碟簧,26、动密封件27、动子,28动子支撑环。
图3为尾管柱剖面构造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35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英晶振智能贴合机
- 下一篇:一种铜/钛双金属毛细管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