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按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4944.4 | 申请日: | 2013-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钧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3 | 分类号: | H01H13/83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杨东明 |
地址: | 20150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按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按键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导光板的发光按键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按键装置是一种将发光源与按键单元组合的装置,发光源用以照亮按键单元,这使得用户可以在低光源或无光源的环境下清楚辨识形成在按键单元上的字符,降低错误输入的机率。
过去,多是将发光源安装在按键单元的下方,直接由按键单元下方向上照射,以提供点亮按键单元上字符的效果,但是这样的光源摆设方式容易产生眩光的问题,造成使用者的不适。
之后,有部分厂商将导光板与发光源结合,以形成侧射式发光模块。该侧射式发光模块同样是设置在按键单元的下方,并侧向发出光线以照亮按键单元。该具有导光板的发光按键装置虽然可以有效地改善眩光的问题,却无法控制按键单元的亮暗变化,也无法降低发光按键装置的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光按键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发光按键装置,包含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邻接于该入光面的顶面、一相对于该顶面的底面,以及一贯穿该顶面及该底面的贯孔;一发光件,设置于该入光面附近;以及一按压模块,安装在该贯孔中,该按压模块与该导光板间有一气隙,该按压模块于该贯孔中进行一维方向的往复运动,该按压模块包含一第一透光部、一第二透光部及一第一反射膜片,该第一透光部与该第二透光部连接在该第一反射膜片的相对两侧,且该第二透光部位于该第一透光部的上方,在该按压模块未受力下压时,该第一反射膜片的下表面大致对齐于该顶面,该发光件发出并进入该导光板的光线通过该气隙进入该第一透光部,该第一反射膜片使光线在第一透光部内部来回反射后通过该气隙传递至该导光板相对于该发光件的远光侧,在该按压模块受力下压时,该第二透光部向下移动并使得该发光件发出并进入该导光板的部分光线由该第二透光部的一出光面射出。
较佳地,该按压模块包含一第二反射膜片,连接于该第一透光部,并相对该第一反射膜片设置。该第二反射膜片及第一反射膜片限制光线在第一透光部内的光学路径,避免光线穿透第一透光部。
较佳地,该导光板包含一反射件,贴设于该导光板底面。该反射件用来防止光线穿透导光板的底面,故第二反射膜片及反射件的设置可以有效地提高发光按键装置的光使用效率。
较佳地,该反射件的厚度大致相同于该第二反射膜片的厚度,避免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的光学路径被破坏。
较佳地,该发光按键装置包含一往复单元,该往复单元包含一承载件及一连接于该承载件下方的弹力件,该承载件的顶部抵顶于该反射件,该按压模块安装在该承载件上,并相对于该弹力件设置。该往复单元用以提供按压模块受力下压后的回复力。
较佳地,该弹力件包含弹簧。
较佳地,该第一透光部及该第二透光部的厚度大致相同于该导光板的厚度,避免进入导光板的光线的光学路径被破坏。
较佳地,该按压模块包含复数光学微结构,形成在该第一透光部的一外壁面、该第二透光部的一外壁面、以及该第二透光部的一出光面,该出光面邻接于该外壁面,这样可以增加光线进入靠近导光板近光侧之第一透光部或第二透光部的机率,同时降低进入第一透光部或第二透光部的光线,在第一透光部或第二透光部与气隙相邻接处发生全内反射的机率。
较佳地,该导光板包含复数光学微结构,形成在该导光板与该气隙相邻接触的壁面上,可以避免发光件发出并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导光板与气隙的相邻接处发生全内反射。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当发光按键装置未受力下压时,无光线输出,反之,当发光按键装置受力下压时,有光线输出,并有效改善眩光的问题,且此发光按键装置为薄型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发光按键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发光按键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发光按键装置的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发光按键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发光按键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发光按键装置:1
导光板:10
入光面:100
顶面:102
底面:104
贯孔:106
壁面:108
发光件:12
按键模块:14
第一透光部: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4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