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5286.0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7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苏波;孙长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26 | 分类号: | B23H7/2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小孔 机电 二次 自动 导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向器装置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难加工材料应运而生,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技术恰好以其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加工各种高硬度零件的斜孔、盲孔、深小孔这样独特的优越性而蓬勃发展;但是,在电极由旋转头夹住电极,通过导向器定位,进行加工零件时,由于抽丝现象的出现,电极从异常部位将零件打伤,零件报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
所述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位于电极下方,其构成如下:导向器9、导向器夹持板10、紧固件11、电极引导装置12;所述导 向器9为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圆柱状结构,导向器夹持板10固定在导向器9外侧,电极引导装置12通过紧固件11固定在导向器夹持板10外侧;所述电极引导装置12整体为漏斗状结构,漏斗口与导向器9中部的通孔尺寸相同,且漏斗口与导向器9中部通孔相连接。保证电极能够顺利进入导向器。
所述电极固定在电火花小孔机的主轴头上的旋转架2上,旋转架2通过滑块3在导轨4上运动,导轨4通过联轴节5与为整个主轴头1运动提供动力的电机6相连接;
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可以避免旋转摆动的电极进入导向器与夹持板之间的间隙,参见附图2,并引导进入导向器中,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加工零件,保证生产合格零件,避免不必要的废品。
传统的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对电极进行导向,经常由于所加工的孔较深,电极消耗过大,在加工完一个孔后,电极向后退的过程中,有可能将电极从导向器中抽出,由于电极是旋转的,无法重新进入导向器,就有可能从导向器的边缘与装夹导向器的空隙中出来,加工到零件,从而使零件多出一个非正常孔,且不能保证加工零件的孔径和位置,造成零件报废。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可使电极在抽丝 后,电极摆动到电极引导装置12的漏斗面上,会顺着漏斗向下移动,进而进入导向器中,避免出现零件报废情况。按照正常的程序继续加工,提高加工稳定性,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示意图;
图2为导向器和导向器夹持板缝隙示意图;
图3为电极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位于电极下方,其构成如下:导向器9、导向器夹持板10、紧固件11、电极引导装置12;所述导向器9为中部设置有通孔的圆柱状结构,导向器夹持板10固定在导向器9外侧,电极引导装置12通过紧固件11固定在导向器夹持板10外侧;所述电极引导装置12整体为漏斗状结构,漏斗口与导向器9中部的通孔尺寸相同,且漏斗口与导向器9中部通孔相连接。保证电极能够顺利进入导向器。
所述电极固定在电火花小孔机的主轴头上的旋转架2上,旋转架2通过滑块3在导轨4上运动,导轨4通过联轴节5与为整个主轴头1运动提供动力的电机6相连接;
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可以避免旋转摆动的电极进入导向器与夹持板之间的间隙,并引导进入导向器中,按正常的程序进行加工零件,保证生产合格零件,避免不必要的废品。
传统的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对电极进行导向,经常由于所加工的孔较深,电极消耗过大,在加工完一个孔后,电极向后退的过程中,有可能将电极从导向器中抽出,由于电极是旋转的,无法重新进入导向器,就有可能从导向器的边缘与装夹导向器的空隙中出来,加工到零件,从而使零件多出一个非正常孔,且不能保证加工零件的孔径和位置,造成零件报废。
本实施例所述电火花小孔机电极二次自动导入装置可使电极在抽丝后,电极摆动到电极引导装置12的漏斗面上,会顺着漏斗向下移动,进而进入导向器中,避免出现零件报废情况。按照正常的程序继续加工,提高加工稳定性,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5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密封条
- 下一篇:单排小货车在集装箱内的包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