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抗器的磁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6348.X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8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宜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宜泰 |
主分类号: | H01F27/24 | 分类号: | H01F27/24;H01F27/26;H01F1/14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抗器,尤指一种用于交流电源上的电抗器的磁芯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电抗器也叫电感器,电抗分为感抗和容抗,比较科学的归类是感抗器(电感器)和容抗器(电容器)统称为电抗器,然而由于过去先有了电感器,并且被称谓电抗器,所以现在人们所说的电容器就是容抗器,而电抗器专指电感器。
在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会产生数值很大的短路电流。如果不加以限制,要保持电气设备的动态稳定和热稳定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为了满足某些断路器遮断容量的要求, 常在出线断路器处串联电抗器,增大短路阻抗,限制短路电流。
由于采用了电抗器,在发生短路时, 电抗器上的电压强较大,所以也起到了维持母线电压水平的作用,使母线上的电压波动较小,保证了非故障线路上的用户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传统的电抗器组合,主要是具有一锰锌铁氧体或者是铁硅铝所制成的U形的铁芯,再将二U形的铁芯组成一磁芯结构,将该磁芯结构与绕有线圈的绕线架组合成一个电抗器,此种的电抗器的在使用时,铁损为46W,铜损为41.25W。
另一种的电抗器同样是以一锰锌铁氧体或者是铁硅铝制成一环型的磁芯结构,在于该环型的磁芯结构上制作一层绝缘层,再于该环型的磁芯结构上缠绕一线圈,以形成一环型的电抗器,此电抗器在使用时铁损为13.89W,而铜损为41.25W。
由于电抗器在使用过程中送电时,当电流流经线圈(漆包铜线)时,线圈(漆包铜线)有电阻(内阻),会使电抗器发热,此热源就是铜损失。所以上述二种磁芯结构需绕的圈线数多,相对内阻值高,因此所产生的铜损越高,且在电抗器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高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抗器的磁芯结构,可降低铜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抗器的磁芯结构,该磁芯结构包括:二第一铁芯,该二第一铁芯的材质为铁硅铝合金,该二第一铁芯上各具有二端面,该二端面之间相连有多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二第二铁芯,该二第二铁芯的材质为铁基纳米晶合金,该二第二铁芯上各具有二端部,该二端部之间相连有多个相互垂直的侧表面;其中,该二第二铁芯位于该二第一铁芯之间,使该二第二铁芯与该二第一铁芯成垂直状态配置,该第二铁芯的二端部与第一铁芯的侧面上各形成有一气隙的磁芯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为长方形的柱体。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的导磁率μ为60。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二铁芯由片状体的铁基纳米晶合金卷绕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更包含有一垫片,该垫片置放在该气隙中。
作为优选方案,该垫片为非导电性材料。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及该二第二铁芯的表面上各具有一绝缘层。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及该二第二铁芯所组成的磁芯结构的铁损为14.6W。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及该二第二铁芯所组成的磁芯结构的铜损为19.27W。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抗器的磁芯结构,该磁芯结构包括:二第一铁芯,该二第一铁芯的材质为铁硅铝合金,该二第一铁芯上各具有二端面,该二端面之间相连有多个相互垂直的侧面;二第二铁芯,该二第二铁芯的材质为铁基纳米晶合金,该二第二铁芯上各具有二端部,该二端部之间相连有多个相互垂直的侧表面;二绕线架,套设于该二第二铁芯的外表面上,该绕线架长度较该二第二铁芯长度长,其上具有一中空的本体,该本体二端各具有一端缘;其中,该二绕线架的本体的二端缘与该第一铁芯的侧面接触时,使该本体内部的第二铁芯的端部与该第一铁芯一侧面之间形成有一气隙。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为长方形的柱体。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的导磁率μ为60。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二铁芯由片状体的铁基纳米晶合金卷绕形成。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及该二第二铁芯的表面上各具有一绝缘层。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及该二第二铁芯所组成的磁芯结构的铁损为14.6W。
作为优选方案,该二第一铁芯及该二第二铁芯所组成的磁芯结构的铜损为19.27W。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电抗器的磁芯结构,以不同的材料组合成,以降低线圈缠绕圈数,即可使电抗器的内阻值降低,即可降低铜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铁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铁芯卷绕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宜泰,未经赵宜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63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