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太阳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1557.3 | 申请日: | 2013-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3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伊建昌;李戬;李灼华;张成;郭华朋;牛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建昌;李戬;李灼华;张成;郭华朋;牛金霞 |
主分类号: | F24J2/02 | 分类号: | F24J2/02;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10016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太阳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自动太阳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太阳灶体积较大,设计笨重,尤其是在操作时对人力的干涉要求较高,反光材料及设备的整体操作方式较为落后,当太阳角度和光线发生变化时就需要人为的控制来时焦点聚集在需要的部位上,在便携性和操作性上有较大的不足和缺陷,尤其是不能实现自动对光;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全自动的太阳灶,但是大都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对材料的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对环境和设备要求高、对外在因素变化的反应迟钝,具体实施难度大,易损坏并且造价高昂,表面形式远大于实际应用,无法满足特定的性能需求,更加没办法以低廉实惠的价格向经济实力较薄弱的群体进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全自动太阳灶,其能克服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全自动太阳灶,其由底座、反光板、加热熔器架、万向轴承、滑槽传动机构、螺母螺杆传动机构、变速箱、电机驱动电路、循环式定时开关、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其中反光板、加热熔器架、万向轴承跟底座连在一起,滑槽传动机构与螺母螺杆传动机构组成整个传动调整部分,电机驱动电路与变速箱组成驱动部分,循环式定时开关、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控制部分。
这种设计使得传统的手动式对光调节变为由驱动电机驱动下的全自动光线追踪和捕捉,同时在精密的机械传动设计和电子定时调节与控制下免去了人工 操作的麻烦,并且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同时在体积变小的情况下方面利用面积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便携式和高效率方面都有所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块反光板参数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块反光板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块反光板连接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三块反光板连接部件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轴承主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万向轴承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参数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座垫指示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槽弧度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槽与滑槽座垫安装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杆螺母传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列表如下:反光板1、反光板支撑架2、主支承柱3、滑槽轮4、加热熔器架5、万向轴承6、底座7。
其中主支承柱最下端安装有底座7,在距离底座30-50cm的位置上是万向轴承6,主支承柱的长度在50-70cm之间,在主支承柱的最上端焊接有加热容器架,加热熔器架的中心点距万向轴承的距离为20cm,加热容器架为直径是30-40cm的圆环形铁支架,在万向轴承上装有反光板支撑架,反光板支撑架总长为60-70cm,在反光板支撑架左端距万向轴承20-25cm的位置上安装有滑轮槽,在反光板支撑架的另一剩余位置上安装有反光板,反光板上贴有反光膜,反光板的最左端与最右端的直线距离大于100cm。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列表如下:滑槽轮4、加热熔器架5、万向轴承6、底座7、 传动螺杆8、传动螺母9、螺杆轴承10、手摇轮式大齿轮11、传动连杆12、变速箱13、部件支架14、滑槽15、驱动电机16、循环式定时开关17、太阳能电池板18、蓄电池19、滑槽座垫20。
其中滑槽轮与滑槽配合在一起,滑槽安装在滑槽座垫上,滑槽座垫焊接在部件支架上,传动连杆将传动螺母与滑槽轮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级传动部分,传动螺母与传动螺杆配合在一起,传动螺杆的两端附近安装有螺杆轴承,在传动螺杆的最右端安装有手摇轮式大齿轮,手摇轮式大齿轮与变速箱配合在一起,电动机安装在部件支架上并通过导线与循环式定时开关、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连接在一起,循环式定时开关安装在主支承柱上,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部件支架的左边部分。其他未提及的部件已在图1中有所说明,再不赘述。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块反光板参数图。
其中附图标记列表如下:支撑杆连接孔位20、拼合螺栓连接孔位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建昌;李戬;李灼华;张成;郭华朋;牛金霞,未经伊建昌;李戬;李灼华;张成;郭华朋;牛金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15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粘贴型整体发泡集热器
- 下一篇:一种空气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