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3115.2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5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罗漫江;魏理武;雷礼平;张航;黄庆冈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闵磊 |
地址: | 51066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隐蔽 通信 覆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覆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过程中,通常利用通信覆盖设备,如:基站、直放站、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对小区、楼宇等居住环境或人流密集地进行信号覆盖,用以提高通信网络质量,方便人们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目前,通信覆盖装置的安装方式主要有:
1.通信设备与天线分开安装。通信覆盖设备直接裸露在户外,再通过外接天线进行信号覆盖。该安装方式会破坏景观环境、占用安装空间。
2.通信设备与天线一体化整合。通信覆盖设备与天线进行合体设计。该安装方式对破坏居住环境问题有所改善,但仍然占用了安装空间,影响着居住环境,甚至会拉坏安装位置的墙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协会也对居住环境提出“绿色居住”口号。而目前通信覆盖设备的安装方式不仅破坏了景观,还造成一定程度的视觉污染,同时裸露的通信覆盖设备还会因为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通信覆盖设备的隐蔽安装、美化安装环境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包括:设有容纳空间的基座、设于基座的容纳空间内的通信覆盖设备、安装于基座顶端的灯杆、设于灯杆顶端的隐蔽式天线及连接于隐蔽式天线顶端的灯头,所述通信覆盖设备与所述隐蔽式天线电性连接。
所述通信覆盖设备为基站、直放站或无线局域网络设备,为通信覆盖提供相关信源与信号处理作用。
所述灯杆为中空灯杆,用于连接基座与隐蔽式天线,并将照明用的导线和通信电缆隐藏于内。
所述隐蔽式天线的形状为杆状,其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灯杆横切面的形状相似,以配合隐蔽式天线与灯杆的连接。
所述灯头为路灯灯头或景观灯灯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将通信覆盖设备设于基座的容纳空间中,并在基座与灯头之间安装灯杆与隐蔽式天线,使其有完备的路灯或景观灯形象及实际功效达到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既实现通信覆盖设备的隐蔽安装,又能够美化安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包括其内开设容纳空间的基座3、设于所述基座3的容纳空间内的通信覆盖设备1、安装于基座3顶端的灯杆4、连接于灯杆4顶端的隐蔽式天线2及连接于所述隐蔽式天线2顶端的灯头5。所述通信覆盖设备1与所述隐蔽式天线2通过通信电缆电性连接。
所述通信覆盖设备1为基站、直放站或无线局域网络设备,为通信覆盖提供相关信源或进行信号处理。
所述灯杆4为中空灯杆,用于连接基座与隐蔽式天线,并将照明用的导线和通信电缆隐藏于内。
优选的,所述隐蔽式天线2的形状为杆状,其横截面的形状与灯杆4一致,以配合隐蔽式天线2与灯杆4的连接。
所述灯头5为小区花园路灯的灯头或景观灯的灯头。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还可以在基座3上设有通信覆盖设备1的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隐蔽式通信覆盖装置进行一体化信号覆盖,通过基座空间安装设备,从而节省安装空间和美化环境。该覆盖装置可应用于花园小区、风景区和市政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它不仅可实现路灯或景观灯的照明、隐蔽式信号覆盖的功能,还可改善环境质量。
虽然上面已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3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