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硫水溶液曝气溢出二氧化硫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3355.2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0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九林;李彩慧;何小刚;杜军卫;何海平;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九林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043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硫 水溶液 溢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二氧化硫水溶液曝气溢出二氧化硫的装置,主要用于钢铁厂、炼焦厂、电厂烟气利用露点温度脱硫脱硝的工艺装置收集得到的二氧化硫水溶液,通过调节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值、温度,压强,得到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以后工段制硫酸的气源。背景技术
目前,烟气脱硫技术主要有石灰石-石膏法、石灰-石膏法(占95%以上)等,虽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处理烟气脱硫问题,但在对脱硫原料需求量大,且来源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而也对环境有副作用。
根据我国的十二五计划要求,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2600万吨,如运用石灰-石膏法脱硫需要石灰1.32亿吨,烧制石灰产生二氧化碳6200万吨,产生2.7亿吨化学石膏,排放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产生的化学石膏没有利用价值并且较难处理,填埋过程污染土体资源及污染地下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系统安全、节能环保的二氧化硫水溶液曝气脱硫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二氧化硫水溶液收集器、曝气塔、曝气泵和二氧化硫收集器,所述二氧化硫水溶液收集器通向所述曝气塔入液口,所述曝气塔出气口通向所述二氧化硫收集器,所述曝气泵通向所述曝气塔。
其中还包括二氧化硫水溶液流量控制器,所述二氧化硫水溶液流量控制器位于所述二氧化硫水溶液收集器与所述曝气塔之间。
其中所述曝气塔出气口位于所述曝气塔顶部。
其中所述曝气泵通向所述曝气塔底部。
其中还包括自动调压控制器,所述自动调压控制器连接于所述曝气塔侧壁上部。
其中所述曝气塔底部设有均匀曝气盘,所述曝气盘连接所述曝气泵。
其中还包括调氧器,所述调氧器通向所述二氧化硫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装置根据二氧化硫水溶液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调节pH值使溶液酸化形成二氧化硫的饱和溶液,调节一定温度,控制一定的压强,使二氧化硫气体溢出,得到后工段制硫酸的混合气体,提高二氧化硫水溶液溢出二氧化硫气体的效率。
2、本装置采用了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曝气塔的压强、温度、pH值,达到二氧化硫曝气的最佳条件,使二氧化硫水溶液溢出二氧化硫气体的效率达到最佳。并且该装置制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系统安全、节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二氧化硫水溶液流量控制器;2-曝气塔;3-曝气泵;4-均匀曝气盘;5-压力自动控制器;6-二氧化硫收集器;7-调氧器;8-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二氧化硫水溶液曝气溢出二氧化硫的装置,二氧化硫水溶液流量控制器1出液口连接曝气塔2进液口,曝气塔2底部有排液口8,曝气塔2内底部设有均匀曝气盘4,均匀曝气盘4连接曝气泵3,曝气塔2侧壁上部连接压力自动控制器5,曝气塔2顶部出气口通向二氧化硫收集器6,二氧化硫收集器6连接有调氧器7,得到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后工段制硫酸的混合气体。
参照图1,二氧化硫水溶液收集器内的调节至一定pH值的二氧化硫水溶液经二氧化硫水溶液流量控制器1调节一定的流量进入曝气塔2后,由曝气泵3经均匀曝气盘4向曝气塔2底均匀通入一定流量的空气,由于压力增大,二氧化硫水溶液中二氧化硫饱和,二氧化硫便从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溢出;溢出的二氧化硫被收集到二氧化硫收集器6中,然后调氧器7调节氧气进入二氧化硫收集器6,得到二氧化硫与氧气的混合气体,用于后工段制硫酸的混合气体,需要降压时,控制压力自动控制器5,使塔内气体经上部压力自动控制器5排出,当需要升压时,曝气泵3曝气,外部空气经均匀曝气盘4通入曝气塔2底曝气,依次循环,曝气完后的液体通过曝气塔2底部的排液口排出。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九林,未经李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33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