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轮胎扒带辅助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5598.X | 申请日: | 2013-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穆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穆宝龙 |
主分类号: | B60C25/01 | 分类号: | B60C25/01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郑乘澄 |
地址: | 300132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轮胎 辅助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五金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行车轮胎扒带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用以修补自行车轮胎的工具一般是呈扁平状两端制有弯曲部的金属柄,当使用该工具拆卸自行车轮胎时,需要将轮胎与一侧的前叉或后叉拆开,方可将车轮外带、内带依次取下。由于后轮一侧装有链条,因此在拆卸自行车后轮轮胎时,还需将链条与自行车后轮拆开,才可将后轮的外带和内带取下,当轮胎修补完成后,还需将链条与自行车后轮轴安装在一起。上述补胎操作非常繁琐,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简便易行且无需拆卸车轮即可完成补胎操作的自行车轮胎扒带辅助工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自行车轮胎扒带辅助工具,包括第一撑块、第二撑块和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撑块上制有用于穿装调节螺栓的通孔,所述第二撑块对应第一撑块通孔位置处制有安装螺栓的沉孔,所述第一撑块上部位于通孔一侧上制有与自行车前叉、后叉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所述第二撑块下部制有与自行车前叉、后叉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还包括用于紧固调节螺栓和第二撑块的顶丝。
所述第一撑块上的通孔为螺纹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修补自行车轮胎时,先将轮胎一侧的前叉或后叉拆开,再将本扒带辅助工具的第一撑块和第二撑块分别开在两前叉或两后叉之间,将第一撑块和第二撑块上的圆弧形凹槽分别卡在两前叉或两后叉上,通过调节螺栓撑开并调节两叉之间的距离,无需拆卸链条即可将后轮胎拆下。采用本扒带辅助工具修补轮胎简便易行,可大幅度提高修补轮胎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下部K向视图。
图中:1、第一撑块;2、第二撑块;3、调节螺栓;4、圆弧形凹槽;5、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自行车轮胎扒带辅助工具,包括第一撑块1、第二撑块2和调节螺栓3,还包括用于紧固调节螺栓和第二撑块的顶丝5。所述第一撑块上制有用于穿装调节螺栓的通孔,所述第二撑块对应第一撑块通孔位置处制有安装螺栓的沉孔,所述第一撑块上部位于通孔一侧上制有与自行车前叉、后叉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4,所述第二撑块下部制有与自行车前叉、后叉相配合的圆弧形凹槽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撑块上的通孔为螺纹孔。
当需要修补自行车轮胎时,先将轮胎一侧的前叉或后叉拆开,再将本扒带辅助工具的第一撑块和第二撑块分别开在两前叉或两后叉之间,将第一撑块和第二撑块上的圆弧形凹槽分别卡在两前叉或两后叉上,通过调节螺栓撑开并调节两叉之间的距离,再通过顶丝将调节螺栓和第二撑块锁紧,无需拆卸链条即可将后轮胎拆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穆宝龙,未经穆宝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5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