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雷防浪涌的网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6022.5 | 申请日: | 201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0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尹淑玲;刘帅卿;郑伟伟;孙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淑玲 |
主分类号: | H04L12/10 | 分类号: | H04L12/10;H02H9/02;H02H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雷 浪涌 网络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雷防浪涌的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是利用现存标准以太网传输电缆的同时传送数据和电功率的最新标准规范,并保持了与现存以太网系统和用户的兼容性。IEEE802.3af标准是基于以太网供电系统POE的新标准,它在IEEE802.3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过网线直接供电的相关标准,是现有以太网标准的扩展,也是第一个关于电源分配的国际标准。
中国专利CN201320206247.X提出一种POE设备的保护电路,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路包含PSE(Power Sourcing Equipment)设备U1、网络变压器U2、POE设备U3、整流桥VD1、放电管TVS1、连接在外接+48V电源线上用于浪涌保护的二极管D1及电容C1。PSE设备U1利用网线同时传输48V电源和网络信号,其中,网络信号为两对平衡信号线,其中一对平衡信号线TX+和TX-为高电压线上传送,RX+和RX-在低电压线上传送,高、低压之差为48V,网络信号通过网络变压器U2直接与POE设备U3通信,48V电源则通过网络变压器U2的中间抽头两网络信号线TX-COM和RX-COM经过整流桥VD1接到POE设备U3的电源输入端以给POE设备U3供电。并且,外置48V电源通过用于浪涌保护的二极管D1及电容C1后直接接到POE设备电源输入端。
但是,该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虽然并联的电解电容C1能够吸收外置电源带来的干扰冲击,二极管D1能够保证POE设备U3的正常检测工作,但是,在电源断电或者重新上电时或是被雷击时,浪涌电流会非常大,浪涌电流被电解电容C1吸收后导致电容C1两端的电压迅速升高而是去涌浪抑制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防雷防浪涌的网络设备,能够有效解决外置电源带入的浪涌电流对网络设备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防雷防浪涌的网络设备,包括利用网线相连的PSE设备、网络变压器和POE设备,网络变压器的电源输出端通过导线经整流桥电路VD1连接POE设备的电源输入端,由降压电路和第二整流桥电路VD2构成的外置电源,该外置电源的输出端与地之间连接电容C1;外置电源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连接POE设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外置电源的防雷电路与浪涌抑制电路;
其中,浪涌抑制电路包括:继电器,该继电器的一组常开触点与限流电阻R5并联后串接在外置电源的降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整流桥电路VD2的输入端之间;连接在外置电源输出端的电压取样电路;连接在电压取样电路及继电器之间的继电器控制电路。
其中,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1和晶体管Q2,该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IC1的参考极与电压取样电路的输出端相连、阳极接地、阴极连接一个晶体管Q2的栅极,该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外部电源相连、集电极连接继电器中线圈的一端。
其中,晶体管Q2为PMOS晶体管。
其中,电压取样电路串接的电阻R1和电阻R2,以及与电阻R2相连的电容C2,且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相连。
其中,防雷电路包括:依次并联连接在外置电源输出端与地之间的两极气体放电管Q1以及第二放电管TVS2;连接在第二放电管TVS2与两极气体放电管Q1之间的可变电阻R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网络设备通过对外置电源增设防雷电路及浪涌抑制电路,在达到保护POE设备抗冲击能力差的同时,也不影响POE设备的检测功能,对产品有可靠的保障。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常规启动瞬间所产生的浪涌大电流冲击以及有效降低对POE设备的干扰,具有电路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且可靠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网络设备中浪涌抑制电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网络设备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淑玲,未经尹淑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60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粉煤灰制造框架技术
- 下一篇:一种手用外科敷料